最好的擁有,莫過於靜水流深

Feb19
01

林清玄說:

當我們回到生活的原點,還原到素樸之地的生活,無非是“輕羅小扇撲流螢”,無非是“薄薄酒,勝茶湯,粗粗衣,勝無裳”,或者是“短笛無腔信口吹”,或者是“小樓昨夜聽春雨”。

任雨落風驚,自靜水流深。

一個行者向老和尚學習“道”——

於是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麽?”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飯即做飯。”

行者豁然開悟。

我們寄希望於更厲害的道理來過好一生,殊不知真理往往簡單,隻是需要用一生去領悟。

02

曆經千山萬水,三毛說:“我不求深刻,隻求簡單。”

大鋼琴家霍洛維茨說:“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樸素原來最有力量。”

顧城說:“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

“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我們以為道理淺顯,所以從未真正去踐行。

最深刻的道理就如同靜水流深,看上去沒什麽大不了,但正是大智所在。

陶淵明辭棄歸隱,住在一個寧靜的村莊,因此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人格。

周敦頤拒絕官場腐敗,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潔身自好。

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的佳話。

當一個人能透過紛呈的世相,探知到內在的本源時,那種真正大徹大悟的心境,便是靜水流深。

03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不在於金錢多寡,也不在地位高低,正如蘇軾所說:“江山本無主,閑者是主人。”

放下手機,放眼窗外,也許寂靜的枯枝正在冒芽。停下腳步,審視周邊,也許路旁的野花開得正豔。

我們從未停止遇見,隻是習慣讓我們視而不見。

一位羊倌曾經說,他很快活,因為他可以與野花攀談與林鳥對話,隨白雲飄蕩草原起舞。

最動蕩的美,往往蘊於靜水流深。

這是自然饋贈的厚禮,唯有單純明淨的心才能發現。

04

有人說過: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麽,那麽隻需要看他在炫耀什麽。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麽,那麽隻需要看他在掩飾什麽。

陳道明從影20多年來,事業早已到達了頂峰。

《圍城》裏的方鴻漸讓他一夜名滿天下,後來他突然發現,在那個躁動的名利圈子,很多東西都是浮誇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樣做一個正常的人。

此後他給自己劃定了一個目標:

我這一輩子,就是在做一個人。很倔強的,做一個簡樸生活的人。

他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一個人蝸在家裏用毛筆抄寫唐詩,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彈琴、閱讀古書,窗外的天空藍得仿佛要流淌出來。

05

蒙田說過,真正的學者就像田野上的麥穗。麥穗空癟時,它總是高傲地昂著頭。

麥穗飽滿而成熟時,它總是低垂著腦袋。往往越是道行深厚的人越懂得沉靜謙卑。

葉聖陶成名後去教書,經曆欄隻寫了四個字“小學教師”。

季羨林一生自稱教書匠,“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

楊絳低調至極,麵對出版社的力邀時,她風趣回絕:“我隻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真正的修養是靜水流深,胸中有萬千丘壑卻從不張揚,低調處事謙和為人。

06

靜水流深並非乏善可陳,而是簡樸之中蘊含著更為豐富的質素。

正如最動蕩的美是安靜的,最深刻的道理是簡單的,最動人的味道是樸素的。

拋卻浮華,對世界的領悟才能流深。

真正的安寧來自沉靜自足的專注,真正的藝術源於用心打磨的純粹,真正的修養在於不顯山露水的品格,遠離浮躁,自我的造詣才能流深。

因此,一個人最好的擁有莫過於靜水流深。

以靜水流深之心與這個世界相處,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

無言中氣質盡顯,清靜中歡喜自生。

-END- 這篇關於最好的擁有,莫過於靜水流深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