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成功靠失敗成全

Feb19
漢武帝一直視匈奴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後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西域有個大月氏國,曾是匈奴的手下敗將。匈奴單於將大月氏王的腦袋砍下來,挖空了當酒器,如此歹毒,大月氏國自然和匈奴不共戴天,新國王做夢都想給父親報仇,隻是苦於無人相助。漢武帝想,若派人聯絡大月氏國一起攻打匈奴,一定事半功倍。
  
  於是,張騫粉墨登場了。他體格健壯,長途跋涉應該沒問題,能言善辯,一定是個合格的說客。漢武帝對這個人選很滿意,對這次出訪也非常重視,人員物資都是一流配製。建元二年,一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出發了。
  
  張騫非常希望高效圓滿地完成任務,不負皇帝的重托。一路上一刻也不耽擱,天一亮就出發,夜深了才停下休息,也不住旅店,吃的也是自帶的幹糧,風餐露宿,非常辛苦。
  
  不料,一行人剛出玉門關就被匈奴人給抓住了,當時玉門關被匈奴控製,一百多人的隊伍又如此惹眼,想不被發現都難。
  
  好在,匈奴人並沒有像切西瓜一樣把他們一個個砍了,當然,也沒打算放他們,而是把他們軟禁了起來。畢竟,張騫也算個人才,匈奴也希望他為自己效勞。為了讓張騫打消西行的念頭,匈奴人對他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還“好心”地幫他娶了一名匈奴女子。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張騫為了保住性命,隻得假裝積極配合,不但娶妻生子,還穿上胡服,學習當地語言,飲食習慣也向匈奴看齊。
  
  他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年,這十年裏,被監視,被欺負,受過喝斥,幹過苦力,嚐遍艱辛。但不論生活多苦多累多不容易,他始終沒忘自己的使命。匈奴人見他慢慢被同化,以為早已磨去了他的雄心,對他也就漸漸放鬆了警惕。而張騫苦忍十年,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趁匈奴人不備,張騫果斷地帶領隨從一路狂奔,逃出了匈奴的魔掌。
  
  通往大月氏國的道路漫長而艱辛,要穿過熱浪滾滾的沙漠,走過高如屋脊的山嶺,淌過冰冷刺骨的冰窖。缺吃少喝,很多人倒下了就再沒起來。
  
  當張騫一行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目的地時,此時的大月氏國和平數年,已經習慣了享受生活,不願再行軍打仗挑起事端,任憑張騫三寸不爛之舌如何巧言善辯,人家就絕口不提報仇的事兒。
  
  看來,任務是完不成了,張騫隻好悵然地離開大月氏國,打算回國複命。悲摧的是,途中再次遇上匈奴人,又被扣押了一年多,最後逃回國時,一百多人的隊伍隻剩下兩個人,還個個骨瘦如柴,衣不蔽體。
  
  總結起來,張騫出使西域,曆時13年,被扣11年,損失慘重,任務還沒完成,真是萬分失敗。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張騫有了意外的收獲,他對西域的風土人情、山川地理以及三十多個國家的情況了如指掌。漢武帝聽得如癡如醉,對那個地方神往不已。見勾起皇帝的興趣,張騫順勢提出,願意再次出使西域,這次不是聯絡大月氏,而是和三十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因為早已成了“西域通”,這一次,張騫順利完成了任務,不但和眾多國家建立了聯係,還把很多特產引進國內,把國內的東西介紹到國外,增強了漢朝的影響力和生產力。
  
  漢武帝非常滿意,封張騫為太中大夫,他算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外交官”了。後人正是沿著他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
  
  大概,連張騫自己也沒有想到,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悲慘經曆,居然促使自己開創了外交史上的豐功偉績。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學到的每一樣東西,你經曆的每一份苦難,都會對你以後的人生有所幫助。

  文/湯小小 這篇關於有種成功靠失敗成全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