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隻充滿細節的蝸牛

Feb19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架葡萄。從葡萄長出來的那一天起,我就一天天監視著它們。葡萄成熟得很慢,一顆,一顆,像蝸牛。我以為我很快,因為我搶在蝸牛爬上葡萄藤之前摘到了那一顆甜葡萄。可每次回味起來,舌根依然是酸的。
  
  快,能讓我們獲得什麽?很多。比如更早接近終點,把悵惘留給身後的競爭者。
  
  那麽,在快中,我們失去了什麽?不知道。因為這個問題,快的人沒有想過。就像有一天,你推開門,突然發現你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正在為沒著落的工作和捉摸不透的愛情欷歔苦惱。而你出門的時候,他還在呼啦啦地玩著溜溜球。不是嗎?
  
  據說,當人類還在叢林裏跟劍齒虎赤身肉搏的時候,發展出了一套快速應對的係統,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與行動,但是常出錯。錯不要緊,因為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裏,快而錯比慢而對更安全。後來呢?我們進化成了猿,蹲在樹上,不用老想著被吃掉,於是就有空閑胡思亂想了。漸漸地,另一套審慎決策的係統發展起來。事實很明顯:在人類的進化史上,“慢”比“快”更高級。
  
  工業革命以來,奔跑了好幾個世紀的人類,像一架一經發動便再也無法停歇的永動機,以速度為終點,奔跑,奔跑!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甚至超越了預設的終點。可為什麽我們的內心還是感到恐慌?更多的時候,一旦趕到盡頭,便發現所謂的終點,不過是人生虛線上的一個小小的圓點;我們總是發現,我們失去了過程中的細節。
  
  我們是被曆史虛筆帶過的、缺乏細節的人。我們有追求,但沒有理想;我們有目標,但沒有信條;我們有欲望,但沒有要求。我們站在一個孤島上,記不清來時的路徑。我們努力,我們疲倦,卻不覺得充實。因為,我們刪減壓縮了生命的經驗。我們雙手盈握著的,莫不是一個看似圓滿的空虛?
  
  慢,不一定落後,而落後在今天不一定就會挨打。是的,有些事情說起來也許有點諷刺。很多古跡之所以保存得完整,竟是得益於落後,得益於慢。於是,人們從中發現了宇宙的秘密,起點即終點。於是由圓見缺,於是自多及少,於是人們發現,快就是慢,而慢是另一種快。
  
  慢,是放大後的細節。慢,是精確把握當下的最直接的方式。慢,是風流雲散後對前塵往事的端詳。慢,是對未來的回憶。
  
  精確一點吧,請別太快。請向我呈現一顆葡萄的變化,流轉的光澤,酸與甜的佳釀。請向我描述蝸牛的慢,它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它的自信與謙卑,沉重與豁達,它帶著房子去旅行的樂觀,與那背負著十字架的罪惡感。盡管在中國,蝸牛象征著緩慢和落後,但在西方,人們卻視之為恒定執著的堅持者。它指向未來,因為人們會借蝸牛的行動來預測天氣。如果蝸牛的觸角伸得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詩人說得好:一隻追趕火車的蝸牛上了前程。
  
這篇關於做一隻充滿細節的蝸牛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