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才是幸福的濃縮

Feb19
作者:爐叔

你能放下來的越少,需要擔負的東西就越重。

這是當初上大學時候,一位教授講過的話,我至今記憶猶新。

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並且隨著我們年紀不斷增長,對於幸福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

那什麽是幸福呢?

有車有房,有不錯的工作,家庭圓滿,老婆體貼,孩子懂事,每年旅行數次,手邊閑錢永遠花不完……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這樣的生活,但到最後,困擾大多數人的恰恰是這些事情。往往你想追求的越多,能實現的就越少,你希望把握的東西越多,能夠真正掌握的事情就越少。

因為生活裏99%的事情,其實都與你無關;那些恢弘的理想,其實有一大半都難以實現。到頭來,它們不過是在你前行路上,誘惑你,困擾你,讓你倍感艱難,讓你心中無望。

所以我講,幸福的人,隻過1%的生活,唯有極簡才是幸福的濃縮。

-1-

電影《天生購物狂》裏,張柏芝飾演的方芳芳是個有著特別深執念的購物狂,看到什麽都想買,即便東西再差勁,她內心難以控製的購物欲都會驅使著她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並且買買買。

結果不光搞了一屁股債,還把自己的工作丟了,失落至極的方芳芳坐在擁擠的屋子裏,環顧四周,卻發現整間屋子裏都是自己從來沒有使用過的高檔服裝、鞋子和背包。

人生被無用的東西牽累至此,幸福真是遙不可及。

但事實上,這樣的現象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裏。出門看見超市裏搞促銷,於是買了一大堆自己平時用不到的東西;在單位看見別人穿著一件好看的衣服,回家後便自己也買了一件,結果發現衣服在自己身上沒有在別人身上好看,於是它被擱在衣櫃裏成了壓箱底的老古董;別人玩遊戲,你也玩,別人去旅行你也去……

我們太容易被別人左右,然後迷失了自己的生活,把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請入自己的生命。

-2-

張愛玲死後,人們進入了她的住宅,卻發現家徒四壁,陳設簡單至極。整個房間隻有一張桌子,一台電視機,幾本書,還有一些一次性拖鞋和罐頭、方便麵。

再加上張愛玲晚年的時候孤身一人,無兒無女。於是,無數人開始惋惜,她的晚景太過淒涼。

但熟悉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的簡陋並不是因為窮。1995年張愛玲逝世前,曾經立下遺囑,將自己所有遺產,以及作品在國內的版權版稅全部贈予她的姑姑,其中光是現金加起來就有30餘萬美元。

擁有這樣的經濟基礎,還有什麽是她不能享受的?她隻是更喜歡這樣的“收梢”。因為隻有一切事物回歸簡單,人才有機會思考自己的生命,張愛玲就是在“不持有的生活”中,達到了精神上的極簡與幸福。

-3-

那是不是我們為了那1%的生活,就應該和張愛玲一樣,拋棄那99%無用的事情,家徒四壁呢?當然不,而且我們無法也無需拋棄生活的瑣碎。

朋友給我講,他在北美留學期間,對當地學生的生活方式印象極為深刻。

因為他們的生活太過豐富,各種Party、球賽、社團活動多到爆炸,但每個人都有條不紊地處理著。他剛過去時,也試著和別人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結果卻總是手忙腳亂。

後來他觀察到身邊的同學,打球的時候就瘋狂打球,汗流浹背,筋疲力盡;學習的時候就專心學習,圖書館裏坐一天,兩耳不聞窗外事;談戀愛的時候又認真陪伴愛人……

事情雖然多,但他們在自己1%的生活裏,卻是全身心投入。而他自己,參加籃球訓練的時候,擔心誤了學習;學習的時候,又時時牽記著Party,顧此失彼,顧彼失此,結果生活一團亂麻。

在你喜歡的事情上投入最大限度的精力和熱愛,就是對1%生活的把握。

-4-

當然,除了減少不必要的物質需求,學會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專注之外,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

學會習慣孤獨,簡化自己的朋友圈,把精力交給值得依靠的人;

簡化自己的交際手段,現在像QQ、微信、微博這樣的社交平台數不勝數,無聊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在消耗我們的生命,卸載不必要的應用軟件就顯得很有必要;

了解自己的欲求,控製自己的欲求,別盲目跟風;

學會拒絕無禮和無意義的要求,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

很多時候,“沒有”比“有”要更讓人輕鬆。因為我們在具備擁有的能力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擁有什麽。錢倒是賺挺多,但是欲望的溝壑卻始終填不滿,看見這也想要,看見那也想要。

人對幸福的追求越是盲目,對幸福的要求就會越模糊,所以你的東西越買越多,事情越做越忙,幸福感卻越來越低。最直接的幸福就是從繁雜的生活裏,找到自己1%的目標,隻有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人才會有滿足感,進而獲得幸福。

真正的極簡,不是物質上的苦修,而是把最多的精力用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隻有這樣,1%的生活才會有99%的價值。 這篇關於極簡才是幸福的濃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