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價值,才是最好的人脈

Feb19
作者:Kris

  1

  有一次看一個情感節目,來了一對情侶鬧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女生受不了男朋友所謂的“人脈”管理。

  男生是個社交狂,不管什麽場合,他都喜歡幹一件事:交換手機號碼。他總是說,“我手機裏有好多大人物的電話,有什麽事,一個電話就能搞定。”

  去商場購物,他一件東西沒買,卻要來了店麵經理的電話,然後稱兄道弟地說自己也有服裝生意,以後可以合作;去飯店吃飯,飯吃到一半就去找老板聊天,說自己有朋友新開了一家牛肉丸火鍋,火得不行,有機會介紹他們認識,又把電話記了下來;陪女朋友報英語班,也去跟人家老師套近乎,明明不是老鄉,他卻說自己也在那個城市生活過,然後他的通訊錄裏又多了一條人脈。

  總之,小夥子用盡全力在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但結果呢?他打電話給商場,讓人便宜100塊;給飯店,讓人把包廂費省了;給英語老師,讓人送幾節課……最後的結果是,接連被拒。

  小夥子想不通:“為什麽我這麽真心地和人交往,別人卻總是不走心呢?”

  2

  仔細想想,他做的不是“人脈管理”,而是“人脈透支”。

  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是一種價值交換的關係。或許有些朋友反對:“世上也有單純的友誼!”

  沒錯,我們相信真善美,也相信有最最單純的情感,也並不是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以“交換”為基礎。但絕大多數情況,確實是以“交換”的方式來達成人際間的各種協議,這是最高效也是最容易讓雙方接受的。

  小夥子的“人脈管理”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沒有給別人提供價值,便草率地向別人索取。既然交換的基礎都不存在,別人又怎會輕易地接受和相信你呢?

  這些年,“斷舍離”被瘋狂追捧,麵對複雜的世界,我們嚐試著用一種極簡的方式來過生活。從清理我們的書桌、衣櫃、房間開始,將一件件無用的東西逐漸拋棄,就像剝洋蔥似地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減法,才會發現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而同樣,我們的人脈、朋友圈,其實也需要“斷舍離”。

  斷舍離,不是讓我們停止交際、封閉自己,而是要讓自己的“朋友圈”轉型升級。換句話說,麵對每一份需要“交換”的人際關係,都要問自己一句:“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麽?”

  3

  帕瓦羅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演唱家,而在最初,他並非一心專注於音樂。

  青年時期,在落選音樂學院之後,他進入了一所師範院校。畢業後,他卻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困惑:“三種選擇,一是做教師,生活穩定;二是再考音樂學院,堅持自己的夢想;三是邊工作邊學音樂,等待機會。”

  他把困惑告訴了父親,父親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孩子,你現在的選擇就像是麵前的兩把椅子,如果你想同時坐上兩把椅子,結果隻會掉在兩把椅子的空當裏。”

  帕瓦羅蒂恍然大悟,音樂和教師就是那兩把椅子,如果都想擁有,那麽極有可能一無所有。不如專注於一把椅子,坐好它,坐穿它。

  後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帕瓦羅蒂在歌唱道路上一往無前。

  帕瓦羅蒂對未來的選擇,其實也是一種斷舍離。

  什麽是我們想要的,這或許是我們對未來最困惑的。如果一時還無法得出結論,就試著用排除法,把我們不想要的、沒有價值的東西一層層剝下來,剩下的就是我們的本心。

  要做減法,就是減去不相幹的,留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無需擔心,因為減法而出現朋友的疏離。一個回歸本真、彰顯個人特質的人自然能夠吸引人們的聚集,就像建築師凡德羅所說:“少即是多”。 這篇關於一個人的價值,才是最好的人脈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