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做事的精神狀態,跟上你行為的腳步

Feb19

  作者:宜默

1、精神狀態的好壞,決定你每天的愉悅值

同事小優恰如其名,是個工作提得起勁,做事麻利的能幹女孩。作為一名90後初期的姑娘,她既有年輕人的活力和不錯的知識基礎,也恰到好處地擁有務實低調的做事格調。

認識一年多,作為合作多次的同事,從工作角度衡量,小優的確是個不錯的同事。

但是,小優有個讓我比較抓狂的特點,那就是當工作較為繁忙的時候,她的牢騷便與工作量同步增加,好幾次,牢騷到一定程度,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堪比抓狂:一邊埋頭繼續忙活一份又一份的材料,還要時不時打電話通知,同時,嘴上不時爆出牢騷話語,最重要的是她的表情裏都大寫著“不悅”二字,眉頭緊皺,我能感覺到她的心情和整個身體狀態都被畫上了深深的皺褶,讓人感覺到蒼老而無力。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往往能產生磁場,對周圍的人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排除那種實在淡定自若的高人以外),甚至影響周圍人的情緒與精神狀態,而我自然是排除高人之外的普通一員。

因為前段時間崗位調動,尚在適應新環境的我,原本內心就時不時糾結一番,所以當聽到小優的滿腹牢騷,感受到她撲麵而來的抓狂狀態所引發的磁場襲擊時,內心一群草泥馬就那樣奔騰而過,留下呼嘯後的塵土和滿麵傷容。

是的,或許是我原本心情就不佳,也或許是小優點燃了我的鬱悶導火索,導致那一整天,我的工作狀態一直處在煩躁之中。

盡管,我們並沒有因為煩躁而停止手頭工作,也依然接受一個又一個任務,並確保在截止日期前順利完成工作。

但是每當一項任務完成後,我明顯感覺到沒有了以前那種釋然的成就感,頂多隻能說是卸下包袱鬆口氣而已。並且隻要一想到明天還有其他工作要忙活時,情緒炸彈又躍躍欲試,分分鍾即可爆炸的狀態持續著,內心的愉悅感完全被磨損殆盡。

當精神狀態不在良好範疇,即使你依舊努力不停歇地在前進,哪怕是加速直追目的地,達到目標的時候,也分毫感覺不到成就感,更不用談什麽愉悅值了,更多的隻是完成任務而已,機械而無情的任務感,讓人加倍情緒低落,從而進行惡性循環。

2、不良的精神狀態產生的惡性影響,實屬不小

當不良的精神狀態持續演變,繼而產生更加可怕的擴展效應,當我帶著這種頹廢狀態下班回家,便影響到了我的生活。

當家人和我說著他們的想法,或是征求我的意見時,仍舊處在不良狀態裏的我,所呈現出來的狀態,用我愛人的原話來說,那就是一臉大寫的“敷衍”。

那樣的我是看不到美好,想不出讚美的,貌似沒有停過的手腳,依然做著之前每天忙活的事情,比如整理衣物、打掃衛生、聊天等,但是完全不走心,甚至是帶著心不甘情不願的讓他人看起來不舒服的神情。

當孩子歡快地跑過來,想要和我一起玩玩具,我蹲下身,搭著他的肩膀說:“寶寶乖,媽媽很累,沒心情玩,你自己玩可以嗎?”他疑惑著望著我的眼睛,最終還是失望地走開了。

從工作到生活,因為不良的精神狀態,讓我完全陷入一種萎靡不振的漩渦裏無法自拔。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有一段經典話語,這樣描述:鐵打到基本程度或經過反複地衝壓也會變形,它那難以穿透的分子被人純化變成均質之後就分解了。鐵不經熔化,就失去了原來的強度。

馬蹄匠、鐵匠以及一切與這種金屬打交道的人,對這種現象起了一個術語,叫做:“鐵浸漬了!”他們使用了加工大麻的專用語,因為大麻是用浸漬來分解的。那麽,人類的靈魂,或者說軀體、心髒和精神三位一體的力量,也會由於是反複地打擊處在一種與鐵相似的狀態。這時,有些人便會像大麻和鐵那樣浸漬。

不良精神狀態裏的人,就猶如“鐵浸漬了”一樣,身體裏的愉悅分子和正能量源泉被不良情緒浸漬到隱形不見,或是猶如中了“化骨散”一般,渾身無勁。

縱然一身本事在手,即使加倍付出,當狀態沒有跟上行為的腳步,那麽,再多的付出便會變得毫無意義,更談不上打心底裏享受愉悅了。

3、調整狀態,關鍵在於自身的醒悟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信奉生活半對半的理論,一半比常態更美好,另一半則會更糟糕。我覺得,生活就像鍾擺一樣來回晃動,我們需要時間和閱曆才能懂得生活的常態,也正是這樣,我懂得了如何處變不驚地麵對未來的一切。

這是摘自艾柯所著的《生活是一種態度》裏的一段經典,也是我個人比較認同的觀點,隻是當同事的抓狂狀態引發我內心的不良情緒後,理智被魅惑,頹廢占據了心頭,完全忘記了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是人生的正常遭遇,我們需要的是持以“懂得”的情懷去處理和調整,而不是滿腹牢騷。

夜深人靜,望著為數不多的寂寥星辰,那些讀過的好書片段,那些勵誌而有理的人生故事與心得,猶如電影般一部接著一部在腦海裏上演。

生命可以價值極高,也可以一無是處,關鍵看你怎麽去選擇。

同理,生活一直在繼續,即使你每天忙忙碌碌不停歇,貌似仍在前進,但是精神狀態與行為沒有完美匹配起來,那麽,做得再多,都是行屍走肉,甚至引發心理抑鬱。

這也就是當我看到“你做事的精神狀態常常與做事的行為同樣重要”這句話時,身體之所以感覺到被擊中要害般產生震撼的原因所在。

我的狀態落在了行為之後,行為即使急速前行,而我的精神卻停留在起點,固然,背影遠去,徒留空悲傷。

回想這一周來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我開始毛骨悚然,也開始捫心自問,真的願意讓沮喪取代愉悅,抱著空影前行?

答案,當然是“NO”。

任何沮喪和糾結,隻有從始作俑者的自身開解,才能真正引領出醒悟的苗頭,並且需要自己精心灌溉,助推成長,讓心釋懷,讓精神振奮,去追上行為的腳步,齊頭並進,甚至超越行為,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4、走出不良狀態,其實並不難

人的思想意識所蘊含的力量是比較強悍的,一旦將思想集中起來,那麽想要達到一種較為理想的精神狀態其實並非什麽難事。

當你敞開心扉,陽光肯定會照進來,並且微笑著幫你驅散陰霾。

接下來的一周,在自我的默默鼓勵後,我決定恢複正常,所做的其實並不多,但卻收獲不錯的成效。

(1)明確微笑的力量不容忽視

塞繆爾說世界如一麵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

新的早晨,作為今後生命裏最年輕一天的開始,我們必須懂得它存在的價值。

當正視到它將不可能複始的實質,懷抱感恩與珍惜之情對它微笑,我們會感受到生命也會回贈於我更大的回報。

我微笑看著愛人和孩子,他們能感受到,同樣投射過來的微笑和擁抱,讓我更有力量去挑戰每天的困惑。

哪怕你獨處一身,至少你還有鏡子,對著鏡子微笑吧,內心的小人看得到你的勇氣,會賜予你更多的力量。

都說會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而我想說,即使微笑並不一定會帶來好運,但是卻真的會帶來愉悅。

因為當我微笑著對待同事和領導,微笑著忙活手頭的工作時,我發現其實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或許微笑同樣會產生磁場,讓周圍的人溫暖,辦事棘手時,我發現周圍的同事更加願意伸出援手,從而讓我獲得了更大的力量。

牢騷讓人想要遠離,那麽微笑便是將人吸引。

(2)改變不了他人則順其自然

因為同事小優的工作不良狀態是我陷入困惑狀態的導火索,她的狀態較我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當我想要爬出不良狀態的時候,我便也想到了她,我對她說:“既然目前無法改變這種工作模式,也不可能一時半會調離你所不樂意的崗位,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並用你的能力逐漸改變它,致使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前進,所有的抱怨和不瞞,就暫且放在心裏吧。”

智者,將嘴放在心裏,而不是將心掛在嘴邊。這是我當下的心境,也是我想對小優說的肺腑之言。

可是或許是因為年輕,小優並沒有如我所願,走出牢騷滿腹的狀態,她說:“默姐,我自知內心的不滿比你多,一時半會不容易走出,隻能盡量了。”說著,依舊一臉鬱悶地低頭做事,煩躁的神情依舊展現在臉上,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走開了。

人各有誌,也各有各的煩惱,絕對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他人身上。所以,每一種人生感悟也需要隨著自己的人生經曆和磨練,才能最終變成自己所真正掌握的思想。

小優還年輕,在我看來,她還有很多美好的前景,也需要在前行的路上慢慢磨合心誌,找到真正屬於她自己的良好狀態。

但目前,我不能強求,隻是順其自然。

當周圍的一切並沒有如你所願,甚至反而可能影響你保持良好狀態的時候,你最需要做的是保持自我,提醒自己不能被不良狀態所牽引,更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更好的境界,產生更大更好的磁場,去削減“負能量”磁場效應,於人於己,皆有益處。

(3)期盼要根據自身實際來衡量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契訶夫說,當一個人喜愛梭魚跳躍的水聲時,他是個詩人;當他知道了這不過是強者追趕弱者的聲音時,他是個思想家。可是要是他不懂得這種追逐的意義所在,這種毀滅性的結果所造成的平衡為什麽有其必要時,他就會重回到孩提時代那樣糊塗而又愚笨的狀態。所以越是知道得多,越是想得多,也就越是糊塗。

很多時候,造成我們處在不良精神狀態裏的原因恰恰也是知道的太多,想的太多,亦或是奢求的太多。

追逐美好理想無可厚非,奢求更好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期盼和願望再高大上,也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定。

馬雲說,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可是,夢想在高於現實的基礎上,不能過度超越現實,否則欲速則不達。

很多時候,我們在擁抱夢想的同時,也需要務實生活,靜下心來細想自己的計劃或者想法是否可行,是否脫離了生活的軌道。

如果是的,請回到現實的可行軌道,或者把理想和計劃分小段依次實行,不至於當你的現實情況明明還處在一階段,可你的失落感已經在與四階段相比較,忽略了其中的二、三階段,勢必帶來加倍的失望和抱怨,致使精神狀態持續不佳。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你還沒學會走的時候,雖然可以想著走和跑,但先別急著去飛翔,更不必因為沒有飛翔成功而傷感、失望、抱怨,明確學好“走”才是眼前的重點。

(4)適當的喘息和放鬆至關重要

人的身體,從某種含義上來說,也是一台機器,即使你擁有相當高端的配置,儲存了最先進的知識,可是就如最高質量的彈簧被無限、持續、長久拉伸後,回彈後的狀態必然不是最初的樣子。

當我們的精神狀態跟不上行為的腳步時,也應該試著適當的喘息和放鬆。適度的休息,從長遠意義來說,並不會影響總體進度,反而會增加能量值。

因為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精神狀態的優劣與行為同等重要,就如“木桶理論”闡述的一樣,當長短不一的木板組裝成一隻木桶後,決定它裝水容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恰恰是最短的那塊板。

所以當精神狀態變成那塊短板時,要的不是無限延伸行為的長板,而是修整狀態的短板,那樣才會增強個人關於“效率”“愉悅值”“成就感”等等容量。

實在不在狀態時,喝口茶、聽首歌、看場電影、吃點甜品(聽說適當吃甜品能使人心情愉悅,至少口中的味道是甜蜜的)都可行。

而且,當我們偶爾鬆懈下心情,放眼眺望時,會發現很多人在努力地活著,這種所見所聞亦能使人振奮。

街邊賣烤紅薯的阿姨,頂著太陽每天出攤;汗如雨下的交警,一絲不苟地指揮著;校門口的老師帶領著小朋友過馬路,可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幼兒園等著她去接;身穿紅色馬甲的誌願者,忙忙碌碌發著宣傳單,告知行人要文明出行,守護文明城市。

太多的人在忙碌,或是為了遠方的理想,或是苟且於生活,但都在努力活著,而我們又怎能為了手頭的一些麻煩而心生怨恨與悲涼。

眼光遠了,心也就寬了,那麽良好的精神狀態也隨之而來。

5、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為同等行為增值,為人生升華

馬斯洛坦言,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這句話進一步闡明了最初的心態與最後的人生之間不可分割的關聯所在。

人生在世,實在有太多繁雜和糾結。但是許多困惑,我們無法驟然間消除,許多遭遇,也不是我們的主觀能夠改變。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想法,而後根據自己的能力,逐步開展行動,循序漸進地實現夢想。

最關鍵的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讓狀態配上行為,為行為潤色,為夢想增值。

王瀟說,“世界上隻有20%的人會時時反省,修行,自我鞭策;還有80%的人則混混噩噩,得過且過,周而複始。”

相信每一個你,都不希望自己成為渾渾噩噩的那一個人。

改變一種習慣,你將改變一種心態;改變一種心態,你將改變一種行為,改變一種行為,你將改變一種性格;改變一種性格,你將改變一種命運。

其實,命運就在你自己的手中,是好是壞,就從你習慣的精神狀態開始斟酌和改變。

明日的天空,會因為你良好的精神狀態,而分外晴朗。

這篇關於讓做事的精神狀態,跟上你行為的腳步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