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內心沒有疤痕

Feb19
有個朋友現在是服裝店的小老板,離大富大貴還有一段長長的距離,但溫飽早就不愁了。朋友以前的生活在我們看來真是慘不忍睹:五歲死了父母,依傍年邁的祖父母過活,挨過餓,受過凍,成年後下過最危險的私人小煤窯,站過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絞斷手指的流水線,還被非法小鞭炮廠炸斷過胳膊。然而,說也怪,朋友一貫笑聲爽朗,從來不把艱難掛在臉上。我問他為何如此樂觀,朋友說:不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遇上了一點事嗎?誰的內心沒有過疤痕呢?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疤痕,這是我的朋友對生活的理解。確實,人的一生路途遙遠,在生命的跋涉中,誰敢擔保自己不遇上點風雨泥濘、絕壁深壑?對於我的朋友,他的疤痕是肉體上的,比如少時的貧窮生活,成年之後最初一段時間的危險四伏;對於另一些人,他的疤痕可能是精神上的,比如年少的不受重視、懷春季節的失戀、學業的挫折、工作的失意……
  
  說到生命的疤痕,那些名人大腕未見得一定比我們少。林語堂年輕時非常愛同學的妹妹陳錦端,陳錦端也特別喜歡他,陳錦端的父母卻嫌林語堂是一個窮傳教士的兒子,不願將女兒嫁給他。不得已,林語堂隻好跟廖翠鳳結婚。林語堂最可貴的地方在於:他能夠“無視”靈魂的疤痕,沿著既定的路走下去。失戀後,林語堂先後去了耶魯、哈佛、萊比錫等世界知名大學留學,回國後曆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的教授,後來又出了國,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除了職業上的成就,林語堂還是傑出的文學家,寫有《京華煙雲》《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等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那一場刻骨的失戀,林語堂的精力未比能如此集中,他也未必能發展得這樣酣暢淋漓。
  
  身上有疤痕並不可怕,疤痕隻是人生的一個疵點、生命的一段小小的停滯,它不會妨礙你整體的健康,更不會擋住你走向夢想的雙腳。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內心放不下這個疤痕,總是一遍遍無用地哀歎沒有這個疤痕我會如何如何,現在有什麽辦法可以遮掩這個疤痕。這樣,我們勢必會將許多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產生任何生命效益的事情上。我的朋友與林語堂是聰明的,他們知道:無論你願不願意,生命的疤痕是永在的,但我們可以不去管它,通過在別的方麵獲得的成就與快樂撫慰自己。
  
  其實,一個人想“無視”內心的疤痕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難,它不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更不需要上刀山下火海,它要求我們的不過是一些心靈的調料。首先一個人得有點心理硬度。男人也好,女人也罷,既然你已經決定到這個世間走一遭,你就不要期望這個世界給你的處處是笑臉與鮮花,碰破一點皮,流一點血,自己包一下就是。隻要腦子還能想,手腳還能動,你就有鹹魚翻身的機會。我的朋友與林語堂之所以值得人們稱讚,並不是因為他們消滅了疤痕,而是由於他們具有一種“打掉牙齒和血吞”的硬漢氣質。正是這種心理的硬度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柔軟,能夠適應複雜的世界。
  
  再一個,我們必須學會有點“出息”。這裏的所謂“出息”,不是一定要做多大的官、出多大的名、發多大的財,而是應該有一種讓自己安身立命的東西。當大官、出大名、發大財,是少數幸運者才能做到的事,但擁有一種安身立命的東西不算困難。比如你是農民,不妨做個本鄉本土的種田能手;你是工人,不妨成為次品率最低的巧匠;你是老師,不妨成為被學生愛戴的好園丁。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東西,你的內心就會多些安慰,對疤痕也就不會那麽在乎。生活告訴我們:有本事引領生命穿過萬水千山的心靈,才有本事引領自己走過內心的黑夜。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疤痕,學會“無視”它,學會以光芒四射的其他事物“替代”它,我們也就有了一個光潔、嫵媚的人生。
  
  文|遊宇明 這篇關於誰的內心沒有疤痕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