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山來才算成功

Feb19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意識裏,事業的峰巔就是成功,兜裏的錢用不完就是成功,有香車美女相伴就算成功,頭上的光環一圈套一圈就算成功。事實上,這遠算不上成功。
  
  比如,登山運動員登上峰頂算不算成功?在很多人眼裏絕對是成功。這就是慣性思維或者說錯誤思維在作祟。
  
  一位英國登山者用照片記錄下珠峰所見:山下各式姿態的登山者遺體。從形態上看,有人上行,更多的卻是在下山途中。他們下山時失去了生命,遺體沒有腐爛,如白瓷的塑像一樣。這是成功還是失敗?至於別人給他們如何封上光鮮的稱號,他們也不能知道了。
  
  假如在“巔峰”放著有“英雄”的榮譽外加100萬美金和下山保命兩種選擇的話,我想那些死者在活著的前夕多少會有人置“英雄”的榮譽和巨額美金於不顧,毅然選擇下山保全生命的。可問題是他們在上山的時候,為了登上峰頂成就“我為峰”,傾盡了全身力氣,到頂之後再沒有下山的體力了。還有的人,對下山的難度估計不足,錯認為,爬得了山就下得了山。
  
  登過山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上山容易下山難。有人登上山頂就興高采烈,得意忘形,卻不知能否安全地下山,還是一個不可預測的未知數。在珠峰上,由於體能消耗殆盡,沒力氣走下山,活活被凍死的登頂者並不鮮見。可以說,從這種意義上講,體力的均衡分配比毅力更重要。
  
  就登山而言,什麽是成功?那就是既登得上山頂,又下得了山腳。隻能登峰巔,下不得山腳,或葬身於巔峰和下山的路途之中,英雄不成成先烈,那隻能是失敗的鋪路石。人生以及人生的其他視野也是同理,有的人隻想當大官、創大事業,體力分配欠智慧,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拖垮身體。尤其是英年早逝的“官人”,自己“山登絕頂我為峰”沒過幾年便撒手人寰,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不到“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時,一定不要將自己的體力用盡。還有的人,登上巔峰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找不著北,隻認“聲色犬馬”,讓“四大家族”毀了自己,成為晚節不保的典範。還有在生意場上的人,為錢“銷”得人憔悴,前半生拿命換錢,後半生拿錢保命,更是人生的悲劇。
  
  成功首先就是活得下來,活得痛快,活得健康,活得讓家人高興,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其次,登上峰頂的人,看他(她)是否謹慎、謙卑、感恩、敬畏,沒有這些成分在體內支撐,這樣的人十有八九登得了巔峰卻下不了峰巔。
  
  常言道:上山考的是體力和運氣,下山靠的是技術和修養。假如沒有“技術和修養”,就免不了成為上得了山而下不了山的陪葬品了。
  
  文|朱榮章 這篇關於下得山來才算成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