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石

Feb19

孔子曰:“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講誠信的人,不管到哪裏,都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尊敬;不講誠信之人,人們會忽略他的存在。誠信之人能在社會上立足,不誠信之人將會被世人唾棄,脫離社會,成為一座孤島,成不了大事。因此,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世之本。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待人以誠,人也會報你以實。誠信,從字麵上來看,有誠實,信用之意。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的道德準則,理應是人人都應具備的優良品質。自小,我們就從書本上學過狼來了的故事,故事當中的那位孩子,就是因為他不知道誠信的重要性,導致了最後沒有人幫他,最終害了他自己。

誠信之人就像是一條清澈的河流,當您靠近他的時候,會把自己身上的汙垢清除,帶來一股清新之風。當你走過一段路程,經曆了風塵仆仆,此時遇到一條清澈的河流,你或許就想洗清身上的汙垢,讓它帶給你久違的清新之感。誠信之人也正如這清澈之河流,為你源源不斷地帶來清澈的感受,注入清新之風。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誠信之心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懷有一顆誠信之心的人,應該做到言行一致。

誠信,不隻是一種美德,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你待人以誠,人也會報你以實。誠信是為人處事的基石,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具體來講,就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人與人相處,惟有誠實守信,才能給人以親切感,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人們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說的就是誠信的重要性。如果你做到了誠實守信,別人就會真心和你相處、放心共事,就會得道多助,有利於成長進步和事業發展。反之,就會失去信譽,失道寡助,人生天平就會傾斜,最終自己成為最大的輸家。

人與人相處,相敬如賓是門很重要的學問,關鍵是要真誠,要真情實意。從哲學角度上來分析,真誠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因此是真實可信的,真實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是經得住事實和時間檢驗的。真誠做人,待人真心誠意,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懷有一顆誠信之心的人,應該做到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為人誠懇,待人真誠,講究信用,以誠信見信於人,這才是為人處事應當的道德原則,古人雲:“人無信而不立”是啊,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同樣如此。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誠信是萬能定律,我覺得有誠信的地方才能溝通,大家在交朋友時,最起碼的標準就是希望對方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如果一個人擁有誠信,那麽,他就能夠贏得尊敬,為自己插上成功的翅膀。說到守信,我們會記起古代大哲學家老子的一句話:“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說輕易答應別人一件事,就一定沒有足夠的信用。沒有信用的人,不會有朋友,也不會有事業上的成功。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曆來把誠實守信作為為人處事、治國安邦的根基。古人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麽事情也做不成。“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誠實包含了要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守信就是要說到做到,信守諾言。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戒除隱瞞真相,欺騙他人的不良行為。因為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誠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人們願與誠實守信的人交往。

誠實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中國有句古話:“吃虧就是占便宜”這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人生沒有永遠的占便宜,也沒有永遠的吃虧,如果你占了一時的便宜,最後得到的可能是永遠的吃虧,相反,如果你為了自己的信譽吃了一點虧,你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收益。

懷有一顆誠信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恪守諾言。

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上失去了誠信,那麽就等於失去了他所有事業的精神根基,而他自己則好比沒有打好地基的高樓大廈一樣,在暴風雨中搖搖欲墜,最終被社會淘汰。

對人守信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種對事負責的態度。對事負責是對人守信的具體表現,隻有對人守信的人,才能對事負責;隻有做到對事負責,才使對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實,而不是一句空話。

古人雲:“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對承諾最好的釋義。關於承諾,還曾經看過一段話,特別的喜歡:承諾不是天上的白雲,逍遙、飄逸;承諾不是綠波上的一朵浪花,輕盈、瀟灑;承諾不是水麵上的一葉浮萍,漂遊不定;承諾不是夜幕中的一朵曇花,轉瞬即逝。承諾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勤勞的結晶,也是蜜蜂的驕傲;承諾如同流星,它的燦爛是隕石悲壯的付出,也是隕石的輝煌;承諾如同清晨綠草尖的露珠,晶亮而短暫……

一個人有沒有誠信,隻要看他能不能實現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個人能輕易許下承諾的人未必就是有誠信者,因為通常這些人在承諾之前時是沒有經過周全考慮的;而每個誠信的人必定是在慎重考慮過自己能力所及之後才會許下承諾,因為對於有著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的誠信者來說,一次失約、一次遲到都是不誠信的表現。

懷有一顆誠信之心的人,應該做到講究信譽。

做人做事要講究信譽,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之所以有人不循此規則行事,是因為他們太計較眼前的那麽一點點利益了,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不惜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做任何事都需要與人合作,而沒有信譽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從根本上而言,失信譽之名事大,而失實際利益事小,因為利益是暫時的!

信譽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麵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譽, “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不要輕易許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吃虧就是占便宜”這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人生沒有永遠的占便宜,也沒有永遠的吃虧,如果你占了一時的便宜,最後得到的可能是永遠的吃虧,相反,如果你為了自己的信譽吃了一點虧,你可能因此而得到更大的收益。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堅持實事求是,是信譽做人的守則之一。

懷有一顆誠信之心的人,應該做到注重修養。

一個人“守信用”,而不說他“守誠信”;說“健全信用製度”,而不說“健全誠信製度”,就因為這兩個詞的涵義是所不同。當然,當我們說要“講誠信”、“講信用”時,兩者也都有講道德的要求,二者也有相通的道德涵義。因為講信用必然包含講誠信的要求,否則社會信用體係就失去了道德主體的支持,信用製度的存在和作用就難以保證。

人的內在實有的德性,總是要通過人外在言行表現出來的。某人的言行就構成了其他人對某人具有多少誠的德性的了解、判斷和評價的依據。然而,某一個人的言行常常不能完全地表現一個人內在德性的實有。其他人受自身言行習慣的局限和對某人言行了解程度的局限,常常不能對他人的德性做出恰當的評價。真正能夠正確評價自己有多少“誠”德性的人,是某人自己及對其有深刻了解的“知音”。

與人相交往,自己首先要保持誠信。然而,正常的、和諧的人際關係的維持則需要雙方或多方都講誠信。信字還包含同心相知、彼此信任的意思。如果雙方當麵說一套,背後搞另一套,友好的關係不可能得到維持,兩人更不能成為朋友。彼此以誠信相待,不因偶然事件而動搖,不因時光流逝而褪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誠信。

這篇關於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石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