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人生一門學之不盡的學問

Feb19
送一個小巧玲瓏的警鈴給一位常常旅行的好友。
  
  警鈴設計巧妙,歹徒一旦欺近身來,隻要輕輕地拉一拉附設的小圓環,警鈴立刻發出刺耳的尖銳鳴聲。在我認為,這是護身寶物。不意好友卻諱莫如深地說道:“我不需要。”我訝然驚問:“你是柔道高手嗎?”她淡淡笑道:“我啥武功也無,不過,我早已決定,一旦碰上歹徒,我會放掉所有身外物。有時,放,就是自保之道、也是萬全之策呀!按了警鈴,也許反會招來殺身之禍哪!多行不義必自斃,歹徒總會入網而受懲處的。”
  
  啊,放。
  
  的的確確,適得其時的“放”、適得其所的“放”,許多時候,反而是一種“得”。放掉了肩上那一捆辛辛苦苦砍來的柴,還有著一整片予取予求的樹林啊,怕個啥呢?
  
  “放”,可說是人生一門學之不盡的學問。有位朋友,兼通九國語文。終其一生,汲汲於語文學習,讀懂了一種,便快速轉向另一種。九種語文,門門都通,可是,門門都不精。如今,兩鬢斑白,回首前塵,悔不當初。他深沉地說:“一事無成,隻因年輕時不懂得放。要是當時僅僅專攻一國語文,精讀、細讀、詳讀,往深處研究,現在,我的人生,肯定不同。”
  
  然而,中國人的哲學,恰恰是教人去“抓”呀!沿襲至今的“抓歲”習俗,不正是教混沌初開的黃口小兒用雙手去“抓”人生的美好誌向嗎?
  
  及至適學之齡,抓獎杯、抓獎牌,抓個滿襟滿懷,一心期盼能獨占鼇頭。工作時,抓表現、抓花紅,為求平步青雲,不顧他人的感受,橫衝直撞。當雙手猛猛地抓抓抓時,自我健康受到戕害,周遭的人際關係也蒙受重創。
  
  恰如其分的“放”,既是寬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放”這門哲學,也適用於婚姻。
  
  親如夫妻,也需要自由的空間。老友阿偉,長期為“氣管炎”(妻管嚴)苦苦折磨。據他透露,他就像是生活在一個密不透風的麻包袋裏,行將窒息了。雞蛋再密,也有縫隙;在妻子阿嫣自以為滴水不漏的管製與約束裏,阿偉居然找到了善解人意的蔓蔓作為他的“呼吸管道”。歇斯底裏的阿嫣幾近崩潰,可她早該明白,把人密密地封著,那個氣管嚴重被堵的人,總得自尋活路呀!
  
  古人所謂的“欲擒故縱”,說的,不正是“放”的藝術嗎?最近,接獲海外摯友阿槿來鴻,談及了人生的另一種“放”。
  
  孀居的她,與兒媳同住,關係還算融洽。去年,家有弄璋之喜,三代同堂原該是天大的好事,偏偏婆媳倆撫養孩子的理念南轅北轍,時起勃豀,本是花好月圓的家,驟然變成了“火藥庫”,動輒爆炸。
  
  痛苦不堪的阿槿,一日,經好友指點,忽然開竅了。那位已升任祖母而又快活自在的好友對她說道:“一代有一代的事——我們要抓的,是孩子那一代的事;然而,到了孫子這一代,我們卻得放了。當年,該抓時你抓得好,今日才得以安享福澤。可是,現在,該放時你不放,可能便會前功盡棄了!”
  
  在給我的信裏,阿槿如此寫道:“放,原來是如此美好的事。現在,我天天實踐放的藝術——放一點,又放一點,再放一點;放、放、放,放放放;愈放,人就愈輕鬆,日子就愈逍遙……”
  
  阿槿成了“放”這門哲學的忠實信徒,活出了暮年的怡然與恬然。 這篇關於放,人生一門學之不盡的學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哲理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