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話就是這麽直,你別介意啊

Feb19
文 | 韓老白

 

被譽為“長江以南,何炅汪涵”的兩位人氣極高的主持人最近又上熱搜,原因卻很正能量——隔空吹捧。

 

一位小鮮肉嘉賓在《拜托了冰箱》中當著何炅的麵,直言不諱地說在湖南台他不認識汪涵,隻認識何老師。

 

機智如何炅,他毫不留情地反駁道:“那你肯定不紅,因為紅的人都必須要上過汪涵老師的節目。”

 

最讓人拍手稱絕的是主持界公認的“救場王”汪涵,隔天在其主持的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被人現場采訪問及此事,他誠摯地說:

 

肯定是認識何老師的人比認識我的人多,因為在我心目中這很正常,你要知道,今年是快樂大本營20周年,太了不起了,我希望全中國所有的年輕人都認識這一個20年給我們帶來快樂的了不起的主持人。

 

一句話既謙虛地誇獎了同行何炅的水平,又幫忙宣傳了節目,可謂是高情商說話的典範。就像二人長久的一哥之爭,仿佛是永遠過不去的梗,屢次提到卻總能被他化幹戈為玉帛。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覺得心直口快是毫無城府的表現,這樣的人剛開始會很受歡迎,因為交往起來很輕鬆,可是時間愈久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很讓人頭疼,因為他總是無意中傷害別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來台卻毫無察覺。

 

《論語·雍也》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是說: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為人過於直率,說話過於直爽,就顯得粗俗野蠻。

 

 

 

清代作家石成金在《傳家寶》中說:“快語譏誚人,是輕薄第一件,不惟喪德,亦足喪身。 ”

 

說話直來直往的人都說自己是在說真話沒有壞意,對方理所應當接受並且感恩,然而繁華落盡見真淳,有的時候說話太直既損失了自己的德行,很容易傷人,更有可能害己。

 

明末農民軍首領張獻忠剽悍凶猛,自稱“西營八大王”。崇禎十七年(1644年)八月他攻破成都後,張獻忠先號稱秦王,接著宣告建立大西國,他就成為大西國的皇帝了。

 

可是這位皇帝從小沒有讀過書,起義後也不喜歡學文化,所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盲。

 

他稱帝後下令:不要整那麽多朝廷規矩!以後自己在朝堂上想怎麽穿就怎麽穿;下詔書、公文,一律口語書寫,他咋說下麵必須咋寫,改動一個字就砍頭!

 

張獻忠最不堪入目的聖旨是寫給部將劉進忠的。劉進忠被張獻忠派駐遂寧,但他好大喜功,自作主張帶兵去漢中攻打李自成的部隊,結果被李自成部將所敗。張獻忠得知後大為光火,命令下屬按他的原話寫一道聖旨,發給劉進忠。

 

《諭劉進忠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喒(咱)呌(叫)你不要往漢中去,你強要往漢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許多兵馬。驢毬子,入你個鬼的毞,欽此!

 

有趣的是,這一聖旨傳到遂寧後,遂寧府組織了盛大的迎接儀式,紅地毯從官府一直鋪到城外。

 

聖旨一到,生員登壇朗讀,官員和百姓齊刷刷地跪地聆聽。

 

當生員讀到最後一句的時候,劉進忠和文武官員、百姓聽到是什麽樣的場景,真是不敢想象。

 

結果劉進忠受此侮辱,轉頭就投降了滿清,幫助清軍攻打張獻忠。

 

 

相較嚴肅的聖旨內容和語氣來講,讀張獻忠的白話聖旨,確實貼近老百姓生活化語言,但是過於直白,就帶有一股子匪氣。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匪氣導致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隻能曇花一現。

 

曆史的教訓告誡我們,說話太直接,做人太直率,小到會得罪周圍的人周圍,大到一言是否可以興邦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裏說:“你說什麽樣的話,你就是什麽樣的人。”

 

成年人的人際交往都講求互惠的原則,希望別人對自己好,那麽自己也應該有相應的付出,而說話太耿直的人總是以“我”字開頭,不考慮對方感受,其實是一種以自我為導向的心理問題,心理學領域叫做“自我中心性”。

 

美國耶魯大學史端博教授認為,愚蠢的第一表現就是“自我中心性”。

 

從神經學的角度,驅動大腦決策的是最原始的腦區,它對自身相關的事物才會有興趣,與自己不相幹的事物,就會被弱化。

也正因為如此,多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溝通方式,這也是一種兒童時期的溝通方式,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重。

 

例如本文開頭,小鮮肉的心直口快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誇何老師,想抱大腿,暗諷汪涵不如何炅有名,結果被媒體抓住將事情發酵放大,毀的是自己的名譽。

 

而汪涵在回答記者的時候,口口聲聲把何老師放在第一位,閉口不提這件事始作俑者,一段話維護了兩個人的利益。
 

毋庸置疑,中國最會說話的高手在外交部。

 

2003年時任部長的李肇星作客新華網,一個匿名網友發難:“如果別人說你長相不敢恭維,你怎麽想?”

 

李肇星說:

 

我的母親不會同意這種看法,她是一位山東農村的普通女性,曾給八路軍做過鞋。她對我的長相感到自豪。我在美國最大的大學俄亥俄大學演講時,3000名學生曾起立給我3分鍾的鼓掌,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國人認為我的祖國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榮耀。當地的美國教授對我說:“看起來,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看得很輕。”這正如美國有句諺語: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你可以看到,高手過招,拚的就是如何迂回委婉、聲東擊西地表達出自己的立場。有位外交官甚至戲言道:“即便是辱罵,聽起來也令人愉快。”

 

因此,高段位溝通者,總是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與人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

 

 

 

在倡導個性的互聯網時代,也許你會說,我本來就性格直爽,不喜歡拐著彎說話,也不要刻意討好別人說一些有違內心的諂媚的話。

 

可是我隻想說,小孩子才談直爽,成年人隻談利弊,如果直言不諱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為何要去說?

 

孔子在諄諄教誨弟子時,總是十分強調“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三緘其口,謹言慎行,如果你實在覺得有些話如鯁在喉,很想一吐為快,我們可以效仿古人,開口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這是真的嗎?

這是善意的嗎?

這真的是有必要的嗎?

 

這三個問題叫“開口的三扇門”,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教導弟子們與人為善的秘籍。

 

提出這些問題至少能在開口之前給自己的嘴巴按下暫停鍵,而這短暫的時間足以給你省掉很多麻煩。

 

比如在公司裏你是直言進諫還是在散布謠言?

 

你明明知道公司的財務做假帳,即便這個同事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作為職員也有義務向老板報告。但是,你要去告訴其他的同事,公司漂亮的前台和老板好像有曖昧是有必要的嗎?

 

如果在開口之前,你真的思考了這三個問題,那麽你的“刀子嘴”變成利劍去傷人的可能性將會變得極小,你會發現身邊的人對你友善了許多。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良言一句三冬暖,快語傷人六月寒。年輕的你,遲早會知道,出來混,拚的不是太直率,而是含蓄不露鋒芒。說話不要太直爽,而是婉轉留弦外之音。

這篇關於我說話就是這麽直,你別介意啊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