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坦坦蕩蕩:諾貝爾獲得者班廷的堅持

Feb19

                    作者:蔣驍飛  當加拿大外科醫生班廷得知自己和麥克勞德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他並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欣喜若狂,而是大發雷霆,並拒絕領獎。這是為何呢?這還得從此前幾年說起。   那時,班廷還隻是一名外科醫生,卻對糖尿病研究表現出了極大熱情。當時糖尿病被看成是一種不治之症,幾乎沒有人相信他能研究出什麽結果,更沒有人願意和這個異想天開者合作。班廷最終說服了多倫多大學生理學教授麥克勞德幫助自己。麥克勞德允許他在大學暑假期間來自己的實驗室工作兩個月,並無償提供了10條實驗用狗,還給他找了一個名叫貝斯特的學生做助手。   上天似乎十分眷顧班廷,麥克勞德的實驗室設備先進、齊全,更為重要的是,助手貝斯特精於化學分析,這正好彌補了班廷在這方麵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外科醫生,他做的手術無可挑剔。這兩位年輕人的合作,簡直是近乎完美的珠聯璧合。不久後,他們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發現了調節糖代謝的胰島素,後來他們又成功地從動物胰腺中提取了這種物質。這種提取物被注入糖尿病人體內後,病人的症狀立即得到極大緩解甚至消失。這意味著人類可以醫治糖尿病了!1922年,班廷以自己和麥克勞德、貝斯特等人的名義宣布他們發現了胰島素。1923年,班廷和麥克勞德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然而,班廷拒絕接受諾貝爾獎。因為他認為,貝斯特在發現胰島素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獎項缺少了貝斯特將是一個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但根據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的規則,獲獎名單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員會派專人做班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勸服他接受了獎金。隨後,班廷立即把獎金分給了貝斯特一半。   班廷對於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都銘記在心,當幫助他的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時,他又為其奔呼。他的仗義,坦蕩和無私令人敬佩,更讓人感動。但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有人為爭名奪利而鉤心鬥角,相互指責。背叛甚至傾軋,其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甚至聲名掃地。             (王利民摘自《做人與處事》2012年第16期) 這篇關於做人坦坦蕩蕩:諾貝爾獲得者班廷的堅持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