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應該擁有一顆誠實之心

Feb19

        什麽是誠實?誠實就是實事求是,表裏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偽,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誠實就是對自己是誠實的,這就意味著不自欺,內心坦坦蕩蕩,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誠實就是對他人誠懇實在,不說假話,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踐守諾言。

        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誠實守信一種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高尚道德,這不僅僅是個人道德的體現,也是一個民族的綜合素質的縮影。

        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這個人就不可能做成什麽事情,更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事。他的學生曾參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檢查自己和別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誠地去做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古人們的話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忠誠,要講信用。

        中華民族曆來崇尚誠實守信。古往今來,關於誠信的事例舉不勝數。古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曾參誠信教子,今有鄧穎超冒雨赴約,列寧依時歸還圖書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誠實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一種表現。

        誠實與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誠實側重於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於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

        那麽,做人應該擁有一顆真誠之心的內涵有那些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誠實之心是一種道德的規範。

       誠實是立身之本。古人稱誠信為“天之道”,又稱“至誠之道”。“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做人必須講誠信,誠實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才能與人和諧相處。立身必須以誠信為本,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古今中外,仁人誌士們認為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應奉行誠實為人這一金科玉律,即“誠實是一種絕對的道德規範”。誠實,即忠誠老實,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說謊,不作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瞞別人。

        當今社會傳統道德嚴重缺失,社會世風日下,社會醜惡現象、荒唐事多發,這是事實。但極少數人的道德敗壞,品行不端、心理扭曲不是社會的主流,且必定被社會所棄,受法律嚴懲,所以我們不能以此對社會一概而論。我們要看到當今社會誠實守信、行善積德、扶貧濟困、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大量湧現。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範、最美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最美村官、最美司機、最美公務員等等,已成為人們的學習榜樣。

        古今中外,都把誠實作為一個人很重要的美德。誠實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是為人立德的核心,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它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事實也如此,人與人相處,相敬如賓是門很重要的學問,關鍵是要誠實。誠實做人,待人真心誠意,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誠實之心是一種端正的品行。

      “誠”和“信”是不自欺,是內心和外部行為合一的道德修養境界。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原因是內心總會有衝突,他一方麵知道要為善去惡,而另一方麵他還為情欲所做。“欲動情勝”,所以以其內心總會有不自願遵行道德的想法,因此,要經常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誠實守信,是真、是善、是美,是真、善、美的統一,隻有不斷地進行自我修養,才能達到這一美好境界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能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很有教養與素質,就是應該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講規矩、守道義。隻有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裏如一襟懷廣。

        社會是人們交往的大舞台、大課堂,人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言而有信是千古不變的行為準則,隻有這樣,才能奠定社會和諧、心情舒暢的精神基礎。你越是對人真誠,別人就越尊重你、愛戴你、擁護你,你就越容易獲得別人的理解與支持。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必須從強化誠實自身修養入手,先把人做好做實。誠實坦誠地待人,誠懇率真地處世,真誠是做人最明智的選擇。

       誠實之心是一種人格的美德。

       詩人說,誠信是三月的春風,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說誠信是寶貴的信富;誠實是力量的是一種美德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人性的內心需要美德的支撐。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人品,一切都無從談起。古人講“先修身而後求能”,還有一句古訓叫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說的都是修養、品行對個人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幹不了大事的。

       誠實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感受,也是朋友之間最渴望的一份心情。無論是現實還是網絡,我們都希望彼此能夠坦然麵對與真誠相待。真誠是自然的流露,是不圖回報的奉獻,也是不計後果的付出。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真誠還是默默的行動,可以從一件小事讓人體會到不同的心境。

        一個人如果不誠實,就會有麻煩。“撒謊”的最大害處不僅失去了人們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損害了他自己的人格。人們都討厭不誠實的人,因為跟這種人打交道不保險,老得提防上當。

       一個人不守誠,將會養成不誠實的壞習慣。人一旦失信,將難以生存下去。市場經濟愈發達,就越要求人們普遍地誠實守信,這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誌。作為做人更應該嚴守以誠待人的原則,這也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誠實之心是一種良好的品格。

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忠誠老實的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時時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因此,忠誠老實的人也有可能犯錯誤,但同虛偽的人犯錯誤的性質不同。誠實的人犯錯誤是由於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方麵問題造成的,而虛偽的人犯錯誤則是由於不誠實,屬於道德品質問題。

所謂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說話算數,講信譽,重信用,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兩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聯係在一起的。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不誠實很難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難說是真正的誠實。

“誠實”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誠實側重於對客觀事實的反映是真實的,對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的表達是真實的。守信側重於對自己應承擔,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的忠實,毫無保留地實踐自己的諾言。

為人誠實,好相處,朋友多,利於事。古今成大事業者,無不需要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而在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長期實踐中,鍛煉出一種誠實的高貴品格。所以,在現實的生活中,誠實是一種聲音,有很強的震撼力;誠實像一種色彩,它會很鮮明地映入眼簾;誠實是一種狀態,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誠實是一種崇高的養分,一種心靈的潤滑劑,一種精神的慰藉。

誠實之心是一種做人的素質。

在個人素質修養方麵,誠實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誠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格守所有的承諾。古人誇戰國四君子時說;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可見,誠信自古就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依據。樹立誠實做人的良好品質,是關係到人一生的事,是關係到自己的人格,品質和習慣的事,堅持誠信做人,最終對自己不虧。

如今,社會上的誠實問題也日益嚴峻。為什麽?老實的人總是愛吃虧,說假話的人當道,是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誠實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實沒有體積,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誠實不但是一種自尊、自重、自愛,更是真實的自我、坦蕩的自我、誠信的自我。正如古語所說:“索物於暗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誠。”對人以誠實,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對他人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對自己為善去惡,光明磊落。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裏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

這篇關於人生應該擁有一顆誠實之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