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人但不得罪人的實用技巧

Feb19
(1)通過討論和誘導指責別人
  
  北卡羅萊納州王山市的凱塞琳·亞爾佛瑞德是一家紡紗工廠的工業工程督導。她的職責的一部分,是設計及保持各種激勵員工的辦法和標準,以使作業員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紗線,而她們也能賺到更多的錢。
  
  在他們隻生產兩三種不同紗線的時候,他們所用的辦法還很不錯。但是不久前他們擴大產品項目和生產能量,以便生產十二種以上不同種類的紗線,原來的辦法便不能以作業員的工作量而給予他們合理的報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勵他們增加生產量。
  
  凱塞琳已經設計出一個新的辦法,使他們能夠根據每一個作業員在任何一段時間裏所生產出來的紗線的等級,給予他們適當的報酬。
  
  設計出這套新辦法之後,凱塞琳參加了一個會議,她決心要向廠裏的高級職員證明自己的辦法是正確的。她詳細地說明他們過去用的辦法是錯誤的,並指出他們不能給予作業員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她為他們所準備的解決辦法。
  
  但是,凱塞琳完全失敗了。她太忙於為自己的新辦法辯護,而沒有留下餘地,讓他們能夠不失麵子地承認老辦法上的錯誤,於是她的建議也就胎死腹中。
  
  在學習了幾堂卡耐基訓練課之後,凱塞琳就深深地了解了自己所犯的錯誤。她請求召開另一次會議,而在這一次會議之中,她請他們說出問題到底出在什麽地方,讓他們討論每一要點,並請他們說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在適當的時候,凱塞琳以低調的建議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辦法提出來。等到會議終止的時候,實際上也就等於是凱塞琳把自己的辦法提出來,而他們也熱烈地接受這個辦法。
  
  凱塞琳說:“我現在深信,如果你率直地指出某一個人不對,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還會造成很大的損害。你指責別人隻是剝奪了別人的自尊,並且使自己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2)先引起對方的興趣
  
  查理是個自尊心很強的男孩子,每次老師布置論文他都很認真地去寫,成績也相當出色。但有一次老師發現查理的論文內容不好,沒有寫他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怎麽辦呢?如果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會使查理非常難堪。於是老師心生一計,他把查理找來,絕口不提論文的事。而是問查理對什麽最有興趣?查理說最喜歡狗,老師說:“很湊巧,我也是個狗迷。”接著,他們從各個角度談起了狗,竟然談了一個半小時。到最後,查理說:“我應該換個主題來寫那篇論文,現在我差不多已經有了個新的構想,就是剛才我們談到的關於‘寵物’的問題,我想這次我一定能把它寫好。”果然,查理的這篇論文,從“寵物熱”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現代家庭問題,寫得相當出色。
  
  查理的老師沒有簡單地告訴查理論文需要重寫,而采取了鼓勵暗示的方法,從對方身上引出話題,讓他自發地暢談,最終達到其“自我否定、自我改善”的結果。這種指導方式既不致使對方不愉快,還會激起他新的興趣,充滿自信心地改正缺點和錯誤,這是批評人的一個良好模式。
  
  (3)換個方法說
  
  一位美國父親的記述讓我們佩服他說服兒子的技巧:
  
  昨天晚上,我太太拿電話賬單給我看:
  
  “瞧瞧,兒子在我們去歐洲的時候,打了多少長途電話,”她指著其中一項,“單單這一天,這一通,就打了一小時四十分鍾。”
  
  “什麽?這還得了!”我立刻準備上樓去說他。可是,才站起來,又坐下了,我想自己在氣頭上,還是不說的好。而且兒子這麽大了,我要說,也得有點技巧。
  
  我把話忍到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對兒子笑著說:“你馬上回學校了,查一查資料,找一家長途費率最低的電話公司。”然後,又來個急轉彎,“咳,其實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沒有時間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他不好意思地說,“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個月的電話賬單?那陣子因為要回台灣,一大堆事急著聯絡,所以確實打多了。”
  
  吃完飯,我很得意,覺得自己把要說的“省錢、少打電話、別誤了功課”這些話,全換個方法說了,卻沒一點不愉快。
  
  (4)警告別人時不要指出缺點,而要強調如果糾正過來會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歎糾正別人錯誤實在難,稍微提醒一下部屬,部屬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變越壞。這位主管隻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加以批評而已。
  
  有位棒球教練在糾正選手動作時,不說“不對,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再糾正一下……結果會更好”。他並非否定選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說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然後再把目標提高。如果隻是糾正、警告的話,隻有徒然引起選手的反感,不會有何效果可言。
  
  (5)用類比的方法指出下屬的錯誤
  
  張震將軍某日視察某部,召集將、校軍官十餘人座談。某部領導發言時,將軍突然插話問:“一個戰士的津貼是多少?”
  
  在座將校軍官皆沉默,竟無一人能答。
  
  張震將軍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把話鋒一轉,說道:“有個軍閥叫張宗昌,人稱三不知將軍,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槍,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小老婆。”在座將校聽了都麵紅耳赤。
  
  一次,張震將軍視察某部“紅一連”。連長、指導員匯報道:“連隊四年達標,年年先進。”
  
  張震將軍問連長:“你們達的什麽標?”
  
  連長支吾。
  
  又問指導員、教導員,也答不上來。
  
  再問團長、政委,結果也一樣。
  
  張震將軍生氣地說:“達的什麽標都不知道,還達什麽標?有個舊戲,叫《法門寺》,太後在上麵一喊,下邊的人,不管聽懂還是沒有聽懂,也跟著‘嗯’地答應一聲,然後一聲聲傳下去,一聲聲往下‘嗯’。我們可不能搞法門寺作風。”
  
  張震將軍通過類比的方法,對軍隊中的錯誤作風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既給官兵留了一定的麵子,又把錯誤的性質點撥得入木三分,達到了很好的批評效果。
  
  (6)用提問的辦法進行批評
  
  1989年年底,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物理樓,李政道博士為120多名中國留學生作學術報告,可是坐在後排的學生有的不認真聽講,互相講話,李政道非常生氣,聲色俱厲地說:
  
  “請各位聽著,你們有這個機會再不聽的話,你們是沒有前途的。你們要自己尊重自己。你們考上中國——美國聯合招考的物理學研究生算得了什麽?你們考第一名又算得了什麽?難道中國青年就是這樣嗎?你們誰學了東西?請舉手。你們對得起自己嗎?你們必須努力。兩百年來中國人是受壓迫的,炎黃子孫是要抬頭的。你們是精英,你們必須尊重自己,你們是要負責的。”李政道對留學生的批評,連用了六個詰問,以引發大家的思考,使大家思之得之。
  
  用提問的辦法進行批評,適用於善於思考、性格內向、各方麵比較成熟的人,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對自己的過失,多數情況下可以自我醒悟,把批評信息傳給他們,他們就會加以注意並隨之在思考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7)漸進式批評
  
  漸進式批評就是逐漸輸出批評信息,有層次地進行批評。這樣可以使被批評者對批評逐漸適應,逐步接受,不至於一下子“談崩”,或因受批評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1949年9月,陳毅作為上海市市長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由於住房緊張,他主動從豪華的北京飯店搬出來,把房子讓給傅作義將軍,自己住進了陳舊的小平房。他還代表上海市贈給傅作義兩輛名牌小汽車。這在部隊引起很多議論,說:“像這些大戰犯不殺就便宜他了,憑什麽騰房子,送汽車?”陳毅聽到後,在一次會議上批評這些同誌說:
  
  “同誌們,我的老兄老弟們,要我陳毅怎麽講你們才懂啊!我陳毅不住北京飯店,照樣上班,照樣罵人!他可不一樣了!你們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電台講了半小時話,長沙那邊就起義兩個軍!為我軍減少了很大傷亡!讓傅先生住了北京飯店,有了小汽車,他就會感到共產黨是真心交朋友的。”他越說越冒火,用手指敲著桌子說:“我把北京飯店讓給你住,再送你十輛小汽車,你能起義兩個軍?怎麽不吭聲呢?”
  
  他的火氣出完了,又心平氣和地說:“我們是共產黨嘛,要有太平洋那樣的胸懷和氣量咧,不要長一副周瑜的細肚腸!依我看,你想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還是那句老話,團結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這段批評中,陳毅先是擺出事實,讓戰士們了解傅作義將軍所作的貢獻,然後表明自己的態度與觀點,接下來細講道理,對這樣的批評,大家聽後,不但沒有怨氣,反倒覺得一身輕鬆。
  
  (8)請教式批評
  
  有一個人在一處禁捕的水庫內網魚。遠處走來一位警察,捕魚者心想這下糟了。警察走近後,出乎意料,不僅沒有大聲訓斥,反而和氣地說:“先生,您在此洗網,下遊的河水豈不被汙染?”這情景令捕魚者十分感動,連忙誠懇地道歉。若是警察當初責罵他,那效果就不一樣了。
  
  (9)模糊式批評
  
  某單位為整頓勞動紀律,召開員工大會。會上領導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單位的紀律總的是好的,但也有個別同誌表現較差,有的遲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時間聊天……”這裏,用了不少模糊語言:“最近一段時間”、“總的”、“個別”、“有的”、“也有的”等等。這樣,既照顧了麵子,又指出了問題。它沒有指名實際上又是指名,並且說話又具有某種彈性。通常這種說法比直接點名批評效果更好。
  
  (10)安慰式批評
  
  年輕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時,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裏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更壞的詩。這首詩就像這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這個批評雖嚴厲,但留有餘地,給了對方一些安慰。
  
  (11)委婉式批評
  
  委婉式批評又叫間接式批評。它一般都采用借彼批此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含蓄蘊藉,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電影《列寧在1918》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列寧與高爾基在爭論一個問題。高爾基認為:蘇維埃政權對敵人的鎮壓太殘酷了。列寧認為高爾基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時,彼得堡一個老工人來見列寧,向列寧報告敵人的猖獗活動。並說,如果不向富農作鬥爭,蘇維埃政權就無法維持。列寧看看高爾基對那位工人說,那樣有人會說我們“太殘酷了”。老工人激動地反駁道:“殘酷的不是布爾什維克,而是富農,他們到處燒殺。”列寧沒有直接批評高爾基,而是借用老工人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批評了他,最後使他承認了自己觀點的錯誤。 這篇關於批評人但不得罪人的實用技巧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