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善言

Feb19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這句出自莊子的話,細細品味,不禁意間發現良多。狗,不因為它很能吠,就認為他是條好狗。人,不能因為他善於說話,就一定是個好人。
  
  在身為道家代表人物的莊子看來“無言”即是賢人的作為,他認為賢人一般都不善言而在於他的言行舉止。一個誇誇其談的人不一定是一個有才德的人,但是人們往往很輕易的就會被影響,這就揭示了人性的一個弱點,喜歡聽奉承話,從而被他人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讒言。早在幾千年前,莊子便揭示了這個道理,可是幾千年過去了我們有改變了多少呢。縱觀曆史,不知有多少千秋帝王因此失去良才,甚至江山。
  
  在戰國時代的楚國,屈原可算得以為人才了,可是由於當朝的上官大夫對楚懷王的讒言導致了屈原的悲劇。當時上官大夫和他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裏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製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強行改變它,屈原不讚同,他就在懷王麵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製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出,屈原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這使得屈原報國之心無以施展,最終毅然沉汨羅江而亡。之後不多久楚國就滅亡了。
  
  三國時期的蜀漢後主劉禪因聽信身邊的宦官黃皓的讒言,終日不理朝政以至於成為了亡國之君。
  
  在宋徽宗時期,他的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人譬如高俅,楊戩,蔡京,童貫等善言之人。可正是他們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善言之人不一定都是有才德之人,有時是一些阿諛奉承之徒。由此可見善言奉承是不分時代、社會製度和國家的。有人曾給“奉承哲學”下了一個定義:“要人寵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麵前,投合他們的愛好,稱道他們的處世格言,恭維他們的缺點,讚美他們的行事。你用不著害怕殷勤過分,盡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戲弄他們,可是他們一聽奉承話,就連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當。”這句話說的真是一針見血,善言者未必賢呀。 這篇關於論善言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