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功夫

Feb19
骨頭是硬的,螞蟻是渺小軟弱的,但最終螞蟻啃掉了骨頭;石頭是硬的,水是溫柔軟弱的,但最終卻水滴石穿。很多時候,“硬”不一定就代表強勢、所向披靡,適當來點“軟”的,卻會有意想不到的戰果。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願意聽軟話而排斥聽硬話。和硬話相比,軟話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尤其是當我們想勸說別人的時候,用軟話代替硬話,效果會更好。那麽什麽是硬話,什麽是軟話呢?所謂硬話,就是非常強硬,想用來壓製別人的話。但是現代社會是個民主的社會,沒有誰願意被人壓製。所謂軟話,是指求情討好的話,也可以說是婉轉地表示妥協和讓步的溫和的話。
  
  說軟話不但是一種語言修養,也是一種做人心態。一個人說話,並不是氣勢強、嗓門大就有理,即使有理,態度如此強硬,別人也不一定會信服。說軟話的時候,態度上顯得和藹可親,不張揚,心態上也表現得運籌帷幄,既顯得寬容大度,又不會喪失威嚴。很多時候,一個人表達語言的態度和技巧,直接影響著是否能達到說話的目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注意觀察,你會發現那些人際關係處理很好的人,大多說話都很謙虛,脾氣溫和有禮,不亂擺架子。他們說話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因而很容易被接受。相反,那些人際關係處理不好的人,他們大多不會說話,即使有好話也不能好好說,語氣、語調盛氣淩人,顯得刁蠻張狂,讓人沒有好印象,對這種人,人們自然敬而遠之。
  
  某公司的新聞發布會上,一位記者也和別人一樣接受了請客送禮的一番招待,公司方麵自然是希望這位記者給予報道。可是,事後幾天過去了,公司方麵仍沒見這位記者做什麽報道。負責這項工作聯絡的公關小姐在某種場合和這位記者相遇了。她的態度決定著記者是否願意在新聞報道上為公司效力,下麵是兩種不同態度產生的不同結果。
  
  第一種態度:她對記者坦然接受公司招待,事後又不曾進行報道的行為一直耿耿於懷,於是借此機會,狠狠地責怪了那位記者:“怎麽到現在也沒見你發稿呢?該吃的吃了,該拿的拿了,可你為什麽還沒有寫報道?你還有什麽好解釋的嗎?你這樣跟白眼狼有什麽區別?”這樣的責怪讓記者一時無所適從,看得出來這位公關小姐並不是在開玩笑,而是真的對記者很不滿意。
  
  記者在大庭廣眾之下遭受如此生硬的批評,不免覺得臉上很沒麵子,他沒有和這位小姐大吵大鬧,而是心平氣和地說:“我想你們太著急了點,稿子我已經報審了,正等著批複呢。不過鑒於你的態度,我會考慮將稿子撤回。”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種態度:她對記者坦然接受公司招待,事後又不曾進行報道的行為一直耿耿於懷。但是她強忍著心中的憤怒,一邊聽記者跟自己解釋原因,一邊微笑著說:“沒關係,辦成一件事情不容易,我們仍然要感謝您的努力。直到現在您還想著這件事,這就是對我們公司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以後常來坐坐,好嗎?”
  
  記者見她不僅沒有責備自己,反而還寬慰自己,心中不免愧疚,於是對公關小姐保證說:“我今天回去就催稿子,爭取明天見報,真是不好意思了。”
  
  第二天,關於該公司的新聞報道果然就出現在報紙上了。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大多數人不願意接受語氣生硬的批評,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下。但是如果說話的人能夠用軟話的方式,間接地提出指責,很多人都會接受。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間接指責能夠讓人覺得是自己主動在改正錯誤,而不是在別人的訓斥下改正。從這裏可以看出,硬話軟說,能夠更好地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是當我們采用硬話軟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立場,不能讓人覺得自己在低聲下氣地懇求。特別是當你位高權重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威嚴,不要讓對方產生一種優越感,從而令自己的目的更難達到。 這篇關於滴水穿石的功夫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