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與“笨功夫”

Feb19
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錢鍾書先生的這句話意味深長。有時候,“笨功夫”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徑。愚公率子孫挑石移山,智叟笑其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這笨功夫的背後卻是智者的遠見。
  
  聰明人很多,可是能下笨功夫的人也同樣多嗎?擁有了聰明的頭腦就一定會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
  
  貝索,愛因斯坦好友,被他稱為“在全歐洲都找不到第二個的知音”。貝索思維敏捷、鑒別能力強、知識淵博,在“相對論”的創立過程中曾經給予愛因斯坦很多的啟示,甚至被譽為“相對論的助產士”。這樣聰明的一個人卻一輩子也沒有過自己的建樹。說到原因,愛因斯坦用過這樣一個比喻:貝索是靈活、敏捷、討人喜愛的蝴蝶,卻又像蝶兒那樣少了專注的精神,在某個地方稍作停留便飛走了;而他自己則像一隻愚笨的鼴鼠,挖起洞來心無旁騖。正是這種差別,使愛因斯坦成就了偉業,貝索卻一事無成。
  
  在我們周圍,也有很多貝索式的人物。他們天資出眾,卻對事業少了一種專注的精神,對待問題常常是淺嚐輒止,最終浪費了天資,“泯然眾人矣”。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農場主巡視穀倉時,不慎將—隻名貴的手表遺失在小山般的稻穀堆中。他承諾,誰能找到手表,就給他50美元作為賞錢。人們都賣力地四處翻找,可在成堆的穀粒中“大海撈針”,談何容易。許多人忙到太陽下山仍一無所獲,隻好失望地回家了。最後,倉庫裏隻剩下一個貧窮的小孩。天慢慢變黑,四下一片寂靜。小孩雖然害怕,卻不願放棄,仍在翻找。突然,“滴答、滴答”的聲音傳進耳鼓,他停下動作,凝神細聽。倉內更靜了,滴答聲也變得更為清晰。“是手表的聲音!”小孩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循聲在漆黑的穀倉中找到了那隻手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專注地對待一件事,總有一天,你會打開成功的大門。
  
  如果能“一生磨一劍”,何懼寶劍不夠鋒利?如果不畏蒼山遠,自然能夠做到“山高人為峰”。台上三分鍾的光鮮,是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下得了笨功夫才是真正的“聰明人”,聰明的,你說呢? 這篇關於聰明人與“笨功夫”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