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糊塗,大事明白

Feb19
人一生不應對什麽事都斤斤計較,該裝傻時就裝傻,該聰明時聰明。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傻,不耍小聰明,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中國古代這樣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讚許過,可是在下麵兩件事上的神通廣大,實在是沒有第二個人。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最好注釋。對於這樣的老好人誰會防範呢?他因此而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了下麵說的這兩件大事。
  
  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從而避免了權力之爭。
  
  擔任大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很奸邪,反複無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韓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經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很為難,不知怎麽辦才好;歐陽修說:“隻要寫出來,韓公一定有自己的說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換上另外的愛耍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因為他也相信一貫誠實的韓琦的說法,不會懷疑其中有詐。這樣,韓琦輕易除去了蠹蟲,而仍然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一種人生大謀略。大智若愚的人總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晉代人裴遐在東平將軍周馥的家裏作客。周馥作主人,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勸酒,裴遐正玩在興頭上,所以,遞過來的酒沒有及時喝。司馬很生氣,以為輕慢了他,就順手拖了裴遐一下,結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邊的人都嚇了一跳,以為這種難堪是難以忍受的。誰知裴遐慢慢爬起來,坐到座位上,舉止不變,表情安詳,若無其事地繼續下棋。王衍後來問裴遐,當時為什麽表情沒有什麽改變。裴遐回答說:“僅僅是因為我當時很糊塗。”
  
  另一個晉代人謝萬,字萬石,是謝安的弟弟。曾經和蔡係爭一個座位,蔡係把謝萬從位子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頭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謝萬慢慢站起來,拍拍衣服,邊坐回座位上,邊說:“你差點兒弄傷我的臉。”蔡係說:“本來就沒有考慮到你的臉。”後來兩人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心上,當時人們都稱讚他們。
  
  這些都是曆史上有名的忍讓的故事,受侮受損的一方都沒有為自己的難堪和損失而大發其怒,記恨在心,相反,都表現出了寬宏大量,毫不計較的美德和風度。結果不僅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傷人者感到無地自容。
  
  大智若愚,從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傻,大事明。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很高的修養。所謂傻,並非自我欺騙,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裝傻。該裝傻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裝傻;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也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糊塗有兩種:一種是真糊塗。懵懂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假糊塗,是非黑白明明了然於心,卻故意裝作良莠不分,這是糊塗的更高境界,但是這種糊塗非大智慧之人,卻也絕對不易做到。 這篇關於小事糊塗,大事明白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為人處世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