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理解教師的十大痛苦

Jan08

都說教師這個職業好,但誰又能理解當教師的痛苦與辛酸?

每個剛剛走上講台的教師都曾經有一番壯誌宏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學校的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拚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許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沒有了,壯誌消失了,更多的是對事業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無奈的工作著。因為他們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教育之夢距離太遠了,必須在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旋轉,否則就會遭受領導的批評,家長的指責,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烏托邦,回到可憐的現實中,為了生存麻木而機械的重複前人的勞碌,於是現實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隻有如此的工作著。

當然也有少數輝煌燦爛的人物,但他們的機遇,他們的環境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認為不用那少數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不需要那這些特殊的例子來要求我們,我們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機製,教育氛圍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麽要讓我們教師如此無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難道我們不需要激情烈火的點燃嗎?

國家搞了個骨幹教師培訓大計劃,地方教育機構為了響應上級號召,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花架子培訓,諸如“某某工程”、“某某計劃”,雖然名稱不斷翻新,但是否符合實際,有多大效果,隻有鬼知道。老師在忙碌完了上課、備課、看作業外,還要填夠多少張聽課卡,發夠多少篇教研文,記夠多少頁學習筆記等等。否則,繼續教育證上大章就蓋不了,那評模、進職稱等,隻能是妄想!

不管是從人性的角度講,還是從現實生活角度講,教師都應該做適當地調動交流。尤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一個環境裏呆久了,必然會產生一種惰性,會失去進取心。然而,當前教師的調動仍沒有一個成熟的機製來製約和監督,仍然是一塊沒有陽光的領域,甚至成了某些人斂財的工具。教師的人事調動完全由個別主要領導說了算。領導的親朋好友們隻憑領導的一句話就可以調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沒有做領導的親戚,那就得花錢托熟人打理關係。如果同等條件下的幾個人都想去同一個地方較好的學校,那就得看誰花的錢多了,誰的托的關係硬了,誰就能如願以償了。而一些沒權也沒錢的教師,則隻能在山區一呆就是十年八年,甚至是一輩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吐絲的春蠶,淚幹的蠟燭等等,在這些高高的帽子下生活的教師狀況是不是真的其樂融融呢?當然事情並不是那回事。

任何一個職業群體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醜出現,我們隻要嚴格處罰就是了,但對於教師群體中出現的這類人,媒體卻要大書特寫,大棒猛砸,很有殺雞給猴看的味道。“辛勤的園丁”多麽好的稱謂,老師做著社會上最基礎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卻不好說。無怪乎,人們不願意做老師,誰願意做付出辛苦,而報酬很少的工作啊。

暫且摘下這些美麗的高帽子吧,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拿少數人的理想任務去衡量大多數人,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不是少數幾個人支撐起來的,他還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撐。否則,高帽子下麵就是一把辛酸之淚。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隻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歎了。

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著頭皮,磨破腳皮,厚著臉皮,說破嘴皮,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麽的格格不入。

現實中常聽有人說,老師不就是那麽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麽清閑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批改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製的。

具體說,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繁重的作業,中小學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領導逼著留作業,家長逼著看作業,老師兩頭受氣,還要批改作業;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試,因為現在的考試是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辦法,因此,加強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加強考試,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老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場,看卷,很忙很累;三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麵對社會眾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裏勞累,不言而喻。

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侯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著,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為,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比我們修理地球還辛苦嗎?下崗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出門打工辛苦嗎?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冒著風險奔波辛苦嗎?

雖然《教師法》規定,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工資,許多地方也實現了,但究竟用什麽標準來評判、發放績效工資,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有待於探討。

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濟濟,不相上下,占據領導位子的就那麽幾個人,大多數人隻能在平淡與寂寞中度過自己的工作生涯,雖然也有少數幾個成功的,但成功的條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備的,大部分教師在走過激情之後,就平靜了,衰老了,成了撞鍾的和尚;有些則選擇走出了教育,去實現新的人生輝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誌和忍耐,奮鬥出了個人的燦爛,但大多數人隻是在歎息中度過了。

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和名聲,所以大多數人看的相當重。每到職稱評定季節,人人自危,為了幾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老師斯文的臉皮。(勵誌一生 )現在的職稱評定要具備兩個“優秀”,為了這個必不可少的東西,一些人低三下四地求主任,找校長,跑局長,好話說盡,笑臉陪光。有的還要花錢買文章發表;花錢請槍手參加沒有用的考試;花錢參加形式主義的培訓。

職稱評定應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讓教師高興,但現在卻成了教師的痛,每年有那麽多教師承受職稱評定之痛,是對教師之間團結的破壞,是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阻礙,更是對教師心理的一種傷害。

在應試教育製度下,不但學生是受害者,而且老師也深受其害:各級領導要看學校的成績。學習成績高了,一好遮百醜;學習成績低了,老師被說的狗屎不如。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師就不得不做如此窒息的遊戲。

一是采取題海戰術,學生在題海裏痛苦的遊弋,老師必然在題海裏筋疲力盡的筆耕。二是采取考試戰術,現在的考試不僅是法寶,而且是督促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在考試戰術裏,老師出題、看題,頭昏腦漲,那裏還研究什麽創新教法,在考試麵前老師沒有精力創新。三是采取重點戰術,重點學校,重點班級,重點學生,這些是教師將來得高分的基礎。然而,老師的成長主要是在教育後進生中成長的,沒有在後進生的教育中有所創造的教師必然是不全麵的教師。四是采取時間戰術,教師被逼迫著在時間上大打疲勞戰,雙休日、寒暑假加班成了家常便飯。

[教師必須懂得的12大心理效應] [教師的心態]

這篇關於誰理解教師的十大痛苦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8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誰理解教師的十大痛苦 人生感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