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學生的故事

Jan04

“孔子與學生的故事”,由整理,希望有關於“孔子與學生的故事”的文章,“孔子與學生的故事”能對您有所幫助!

《孔子與學生的故事》簡介:

孔子周遊列國,來到古越,在一集市上看到一個年輕人沿街乞討。孔子叫車夫停下車,來到年輕人身邊,一看,原

《孔子與學生的故事》正文開始>>

孔子周遊列國,來到古越,在一集市上看到一個年輕人沿街乞討。孔子叫車夫停下車,來到年輕人身邊,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學生。

孔子問:你怎麽會這樣?

學生回答:先生您教了七十二個弟子,您的道德可與天齊。我是學生,我知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論學識,我已經比您豐富,論修養,我已經超過了您。但是,您教給我的學識和做人的道理,隻能讓我混一口飯吃。我想象您一樣,在千萬年之後,成為一代宗師。

孔子沒有生氣,他接著問道:你找到這條成功之路了嗎?

學生回答:前一段時間,我與別人合夥鑄煉青銅,我們推選了一個頭領,這個頭領的親戚是地方長官,有一種淩駕於別人之上的氣勢,一開始我就感覺成功的希望不大。另一個合夥人,以前是一位比較熟練的冶金師,總是在技術上盛氣淩人。還有一位,總是談自己過去如何如何。最後一位,能混口飯就行。這還不是沒有結果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我們冶煉出來的青銅,要賣出去,我們的首領認為,我們必須把其他冶煉商人打得頭破血流,我們的青銅才會有好的市場。我們打別人,自己也得挨打,我的牙齒就被打掉了一顆。但是這仍然不是最主要的沒有成功的原因。最終讓我決定散夥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隻有打得頭破血流,我們的青銅才有足夠的硬度。

孔子說:你以後準備怎麽辦呢?

學生說:古越國有一位王室成員,與白嶺海峽(虛構)的一位農民關係不錯,他給了我一兩銀子,讓我把一根羽毛送給那位農民。

孔子非常困惑:白嶺海峽這麽多海鳥,要這根羽毛有什麽用呢?

學生說:這是我比老師您知識豐富的地方。禮輕情義重。

孔子說:你算過,這個生意能賺錢嗎?

學生說:我沒有算過。老師您隻教過我仁、義、禮、智、信,沒教過我數學。

孔子說:我這裏還有幾件禦寒的衣服,你帶上,路上冷的時候穿。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從古越國到白嶺海峽,一個來回,要好幾千年呢。那時侯你再送羽毛,就可以坐飛機過去了。

學生說:不,我坐導彈。
-----------------

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強大的吳國。因此,魯國的君臣把在外流浪了14個年頭的孔子請回了家鄉。那一年孔子已68歲。這幾年流離他鄉的人生閱曆,使孔子的人生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魯國的政治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於是,孔子本著“盡人事安天命”的態度,本著傳承古代政治理想的使命和信念,決定在晚年專心於教授門徒、著書立說。

在今天看來,孔子努力倡導的理想在當時最終沒能實現,個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追尋的政治理想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其實,當時其他學派,如墨家的“愛無差等”,與道家“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六十七章)的說法,也是如此。

這篇關於孔子與學生的故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古代名人
相關的標簽:孔子 生的 故事 孔子 生的 故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