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廟會

Jan06

希望這篇有關於家鄉的廟會的文章,能讓您有所收獲

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時常坐在溫靜的時光中,就那樣一直坐下去,任思緒飄飛,時光逆轉,回到童年那快樂明媚的歲月,就那樣回憶如涓涓河水流過千山萬水,流過美麗的家鄉,流過土地田野,流過家鄉的戲台,流過那安詳的歲月。

我的家鄉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村,村裏人雖不多,可每逢過節卻是極為熱鬧。小村中最熱鬧的時節除了除夕前的置辦年貨,就數一年一度的家鄉廟會了。村裏的廟會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十八這一天是正會,隨後連續七天都是極為熱鬧的。至於為什麽選在二月十八天,卻是不得而知,不過這些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廟會,學校都放假七天,雖然老師不忘給我們布置作業,但卻絲毫不影響放假的快樂心情,我們一群小夥伴歡呼雀躍著奔向戲台前的那片寬闊的場地。

二月十七那天已有幾個別的雜耍團來到那片場地上,安營紮寨等待著明天廟會的到來。每年廟會村裏都從外地請來唱大戲的戲班子、雜技團、歌舞團等各式各樣的雜耍來給廟會增添熱鬧的氣氛。二月十八終於在我們的巴望中如期而至,這一天村裏自編的秧歌隊,高蹺隊在一片喜慶的鑼鼓聲中從小村唯一的一條柏油馬路上出發扭著跳著來到戲台前的那片場地上,此時,場地上有扭秧歌的、踩高蹺的、賣冰棍兒的、村裏的圍觀表演的老人小孩、男男女女,還有一些小攤販好不熱鬧,廟會就在這一片熱鬧聲中老開了帷幕。

遠遠的,風中飄來戲子咿咿呀呀的唱音,連空氣都變得婉轉曲折了,吸引我們這群小孩子的卻並不是戲台上的婉轉演繹,而是那些個由軍綠色厚重粗布搭建圍成的類似蒙古包形狀的雜技團,歌舞團的帳篷。想進去看表表演當然是需要買票才能入場的,這對於我們這群毫無收入的小孩子來說,口袋裏有個三五毛這已經是父母看在廟會的份兒上給的額外恩惠了,怎麽可能付得起三五元的門票!不過,憑票入內的規矩怎麽可能束縛住我們這群調皮小孩的獵奇心,我們有我們小孩的特有妙招,一個字“鑽”,帳篷搭建的與大地並不是緊密接觸的,有好多處都有很大的空間足夠我們通過,這些縫隙就是我們小孩子的“綠色通道”,當然前提是不能被發現。終於成功通過“綠色通道”打入內部,至今我還記得雜技團內的驚奇場景,對於從沒怎麽看過真人雜技表演的我們來說,那次真是大大的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哇,怎麽會有那麽神奇的人!居然生吞玻璃碎片!他會不會死啊?”,“快看快看,那個人竟然雙足赤裸著淩空站在燈泡上,燈泡還是亮著的,居然沒有爆掉!他是不是會傳說中的氣功啊?”,“唉?美女!那女的好漂亮啊,歌聲真是太好聽了!”,台下誰家男子在扔小石子引起美女的注意,在一片哄笑聲中這一場雜技表演結束了。出了雜技團的帳篷,遠遠的看見對麵小胖妞家的冰櫃,一群小夥伴集體奔去冰櫃前,一人拿著一根二毛的冰櫃開心的在這片場地中繼續遊蕩。遊來蕩去終於來到在“鬼屋”入口處徘徊,你推我,我搡你,卻是無人敢向前。單單是門口的那張宣傳畫報就夠嚇人的,雖然想去但最終還是沒進去。一來,“鬼屋”的搭建比其他帳篷要嚴謹的多,二來嘛,怕鬼。最終好奇心被膽量給打敗了。

咦,那邊攤上聚集了好多人,去看看是幹什麽的,一個小板凳樣式的架構上架著一塊傾斜的帶框麵板,麵板上被幾塊短小板隔開三四個區域,每個區域裏分別寫著五元、十元、二十元、零元不等的數字,最邊上的隔間裏一個黃色乒乓球放置其中,此隔間外側有個可擊打乒乓球的拉手,一拉一鬆間,乒乓球從該隔間擊出滑落入其他隔間。規則很簡單,玩者隻需五元即可玩一局,一局二次,乒乓球擊出落入哪個隔間就給相應隔間的錢數,如果是零元或還是落回最初的隔間則不給錢也不退還錢。但我們看攤主彈指間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小球一次又一次的擊入寫有錢幣的的隔間後,我們震驚了,大夥心中蠢蠢欲動,不乏有幾個小青年出頭去嚐試的,卻都是不幸落入零元或最邊的隔間裏,攤主笑著長歎:運氣不佳呀運氣不佳。還有不信邪的,一連試了好幾局,最後連一毛錢都沒撈回反而還搭進去幾十塊。大夥心裏漸漸明白了:哦,原來此物大有玄機,此乃騙子一個。人群也就逐漸散去,獨留攤主自個兒在那兒擊打著乒乓球解悶兒,夕陽西下,攤主那兒光影好不蕭瑟啊。

這篇關於家鄉的廟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家鄉 熱鬧 雜技 乒乓球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