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灶膛

Jan06

溫暖的灶膛,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溫暖的灶膛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溫暖的灶膛

每每放寒假回到老家,我都會幫著母親蒸饅頭、包肉包子的。圓潤光滑的麵團在我手裏變成了一個個精巧的小包子。我坐在灶膛邊,點起火,拉風箱,看母親把小包子小心翼翼放到鍋裏。那些散落的柴火在鍋下嗤嗤燃起來,給我幾多溫暖。

小時候,家裏的灶台是用土坯壘成的,中間支起一口大黑鐵鍋,旁邊連著風箱通道,往鍋灶下點起柴火或扔進劈好的木頭,順著拉風箱,火勢就旺起來了。這樣的燒火技術,農村孩子自小就會的。那時家裏田多,大姐在外鄉鎮求學,母親帶領二姐在棉田裏忙碌打棉花杈、掐尖兒、噴灑農藥;或去豆田裏剔苗、除草,灑肥料。家裏的飯就留給我做了。因為隻有六七歲年齡,是不大講究飯菜色香味俱全的,把飯菜燒熟就不錯了。用葫蘆瓢添幾瓢井水,約莫夠一家人喝的,再在蒸籠裏放饅頭,加上大大的鍋蓋子。一切準備妥當,就安心點火做飯。做得最多的是麵湯或煮大米小米、地瓜、綠豆湯等。

某次,調好了麵放進鍋裏,就狠狠拉起風箱,看起一本小人書來。正看得起勁,忽然就聽見鍋裏“嗤嗤啦啦”往外冒湯水。我一著急,就“哧溜”竄到灶台上掀翻鍋蓋。哪知道灶台那麽不禁踩,“撲通”一聲響,灶台塌了。大鐵鍋傾斜起來,眼見得要翻了。我急忙拿燒火棍用力翹起來,費了很多氣力,終於把大鐵鍋擺弄平穩了。自此,我再也不敢竄灶台上去了,我真怕再塌了,那一大鍋滾燙的熱水會濺我一身,那不是鬧著玩的呀。

每到年末,幫母親燒灶火成了我的專屬。我的性子慢,而蒸饅頭時候,是不能急性子的。要慢慢燒火,等饅頭在鍋裏慢慢餳著,是特別講究火候的。我一邊往灶膛裏填柴火,一邊看閑書,往往是燒火20分鍾左右,冒出醇香的饅頭味。熄了火,再等一會,掀開鍋,但見一鍋白生生潤滑的饅頭,那麽飽滿,像可愛的娃娃臉兒。常常的,我的燒火技術,被母親表揚了去。於是,我就成了專職燒火丫頭。

在溫暖的灶膛邊,我可以看閑書,或者唱歌兒,或者自言自語。灶膛邊成了我的一處私密樂園。

特別是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因為是小年,是“祭灶”天,我們魯西南老家,要在這一天打發灶君“升天”去。因為對著灶膛的時間久了,我也和灶邊的“灶君爺爺”畫像熟悉到閉上眼都知道灶君邊有幾個神仙娘娘和仙女兒,也把灶君畫像上的二十四節氣表背誦得滾瓜爛熟。實際上,我們這裏“請”下灶君的神像,一半是因為敬畏,祈求灶君能把灶膛照顧得好好地,另一半是為了看節令。什麽時候雨水啊芒種啊小暑大暑等等,就全靠著灶君上的二十四節氣表。因為那時候,掛曆啊日曆表在鄉下很少見到的。

臘月二十三,送“灶君升天”的活,會榮幸地落到我身上。我小心地把“灶君”畫像從灶膛邊的土牆上揭下來,擺一張小桌子放於正屋的窗台下,染一注高香,把“灶君”恭敬地放在桌上,鋪一片小草席子,跪拜。我會學著母親的做派,口中念叨著:“灶神爺爺呀,今天請您升天呢,您要保佑俺家來年多打糧食,保佑俺家平安發財呀。”祈禱完畢,就點起火柴,把“灶君”畫像點燃,真正打發他老人家升天了。

等到臘月二十七八日左右,農村就開始油炸東西的。炸丸子、炸油糕、炸糖麵條、炸魚等。我們這裏叫“過油”。因為要過年啦,都討個吉利的,“過油”的時候,一般不允許小孩子在油鍋邊胡亂插嘴的。因為小孩子見著那些小丸子、魚兒等在油鍋裏翻滾,常脫口而出:“油起泡了,小魚遊了。”父母就會嫌棄孩子胡亂說話,擔心衝撞了“油神”,就哄騙孩子,給孩子幾毛錢,叫他們上街道的代銷店買點小鞭炮或糖塊去。等“過油”完畢,先把油炸好的東西敬過了灶君,才可以一家人分享,美美地吃起來的。那時候,我記得對著“灶君”很恭敬的說過最多的就是:“灶君爺爺掀鍋就‘嚐’!”

現在,我不再相信這一些事情,但我還是會祈禱和跪拜,因為我在向每一個期待跪拜,誰不希望家裏平平安安呢?而每到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我都會隨著婆婆給村莊上的老人們拜年磕頭去。一直在外工作,和村子裏的老人家見麵少了,而春節成了我和親愛的鄉親們拉呱家常的最好紐帶。走到哪裏啊,我都忘不了淳樸的鄉親,忘不了生我養育我的黃土地。

老家的灶台早就換成水泥砌成的了,比原先結識多了,隻是很少用了。一進臘月,我就在心底默念著:寒假趕快來臨吧,我要回老家幫著蒸饅頭包水餃去,再在灶台邊拉起風箱,慢悠悠地燒火,聞著熟悉的饅頭香。鄉村老家的味道,永遠氤氳在我心底了。

我多希望,我會在老家的灶台邊呆得更久更久一些,我期望陪伴我的父母再久再久一些。那溫暖的灶膛嗬,牽著我兒時的美好記憶呀!

這篇關於溫暖的灶膛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灶膛 溫暖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