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廟會兒時最為歡快的記憶,它滲透在我成長的歲月裏。。。

Jan06

寧發表日誌:趕廟會

昨天晚上給家裏打電話,電話一通,奶奶就笑嗬嗬地給我說:“回家看戲來。”我一愣,心想看什麽戲啊?隨即思索了一下,是不是又快要到農曆三月十六了,日子好像還早啊。
奶奶說:“再過幾天就十六了,今年唱大戲。”我再一想,陽曆都四月中旬了,可不是快到農曆三月十六了。

這個兒時無比盛大的節日我竟然都給忘了。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是我們村子上趕廟會的日子,它在家鄉人的眼中其隆重程度是僅次於春節的。

從新年的正月我們縣城各個鎮上的廟會就陸續開始了,一直會延續到每年的秋天。
每逢廟會,各個寺廟的香火旺盛起來,前去祭祀的善男信女們絡繹不絕。他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並希望神靈保佑家人身體健康、四季平安。

除了祭祀神靈,每個村子幾乎都會請一台戲,有場地,比較闊綽的村子都會請大戲。所謂的大戲就是真人化妝演唱,伴奏的隊伍一般比較龐大,燈光效果也比較好。一般演出為四天五晚,或者三天四晚。白天一般從11點鍾開始唱到晌午2點,下午從4點開始唱到5點半,晚上從7點開始一直唱到11點。唱戲最精彩的是中午和晚上,中午和晚上唱的都是一本戲。(所謂一本戲就是一個完整的劇本。一本戲還會分幾個折子,一般下午唱一本戲中的某個折子)中午大多都是去趕熱鬧的人,真正看戲的人不多。到了晚上,那些真正喜歡看戲而又不想耽誤幹活的莊稼人就可以騰出充足的時間去看戲。所以,晚上的戲曲最有看頭。晚上一般會選擇情節最為精彩,實力最為雄厚的演員唱戲,再配上較好的燈光效果,或一些吸引觀眾的小段子。比如說唱《摘星樓》的時候采用投影技術將一幅畫投影到白色的紗幕上,亭台樓閣,假山回廊……用燈光一照,在影影綽綽的夜幕中眼前出現了一座優美的皇家園林。隨著清麗的樂曲你仿佛看見代王和妲己在摘星樓上歡飲達旦。有時候為了調動觀眾的看戲熱情,在演一個段子的時候需要撒錢,那時候演員會往台下撒真錢。當然撒的都是硬幣,小孩子爭先恐後的去搶錢,一派熱鬧的景象,將場麵推向了OK。家鄉人熱別喜歡看戲,小時候看過的戲曲情節大致已經忘記,但是有些戲曲的名字我卻牢牢的記了下來,什麽《三休樊梨花》《狸貓換太子》《下荊州》》《周仁回府》《斬單同》《三滴血》《花亭相會》等等。

與大戲相對的就是木偶戲和皮影戲。經濟比較節約的地方有時候會請木偶戲團唱戲,視覺效果和氣派上比起大戲來顯然遜色得多,場麵也不及大戲熱鬧。皮影戲一般都在夏忙(收割完麥子)之後唱,人們稱之為平安戲。皮影戲一般不到10人,演員自己伴奏,隻是下午和晚上唱。下午的戲又叫“知了班”,幾個人坐在一個小棚子裏唱,再配上大喇叭,遠遠的都能聽到,也不用化妝,也不用穿戲裝,一個人有時會唱幾個角色,一邊唱一邊敲鑼打鼓或者拉二胡等。皮影戲一到晚上會支一個架子,上麵蒙著白色的紗布,架子後麵朝著演員的方向掛一個燈泡。然後把皮影掛到架子兩旁拉好的繩子上,隨手可取。這時候就得騰出一個人專門挑那些小皮人,小皮人的胳膊、腿、頭上有個小竹棍紮著,挑皮人的活動這些小竹棍讓他打躬他就打躬讓他作揖他就作揖。

圍繞著唱戲的舞台那些賣小物品和小吃的攤販迤邐展開。這是小孩子最愛光顧的地方,每到廟會賣豆花、蜂蜜粽子、麵皮、炒涼粉、粳糕、油糕、米花糖等等的各色小吃以及玩具將小孩子們吸引的流連忘返。大人們會趁著廟會置辦一些農具,比如掃帚啊、草帽啊、鋤頭把啊、鍋蓋啊、席子啊等等。

一些馬戲團也會在這裏安營紮寨,表演幾天。這些馬戲團都是收費的,小時候我都沒看過,聽人說就表演的內容是脖子上纏一條大蟒蛇、或者砍頭等的雜技表演。我一聽就嚇得縮脖子。

還有那幾年剛剛流行起來的卡拉OK,用塑料彩紙打一個棚,擺幾張凳子,唱一首歌五毛錢,都是小孩子喜歡的節目。還有套圈、打槍等等各種的遊戲。

小時候從小學到初中每到我們村子上趕廟會的日子裏學校都要放假,因為我們村子恰好在我們鄉鎮上,又有現成的大舞台和寬大的場地,所以唱大戲的時候比較多,各種小商販從舞台下一直沿著舞台前麵的路擺到街道上,各色的氣球飛舞、各色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除了我們村子上三月十六的廟會,我們鄰鎮上二月十五的廟會也是相當隆重。因為那裏裏的廟靠山,而且寺廟附近又有小瀑布、小索道等一些小風景,所以前去上香遊玩的人也是摩肩接踵。我小時候常常跟著奶奶、爸爸、媽媽去看戲,但是奶奶從不讓我去廟上玩,她說是怕廟裏的神仙看上我采了童子。

小時候奶奶和媽媽還會走老遠的路到我們鄰縣的鳳翔靈山去趕廟會。據說靈山又叫靈鷲山,古時候叫九頂蓮花山,是秦穆公狩獵的時候遇見靈鷲鳥而得名。以前鬆柏參天,各種奇花異木,靈禽怪鳥遍布山野。山中又有名景梅子嶺、舍身崖、看柏樹、牛犢泉與寺內鐵佛、大鍋、臥佛像、老母亭。

山上的淨慧寺處在靈山之顛。據說建於公元(唐德宗二年),雕梁畫棟,建築輝煌,佛像十分莊嚴。曆經宋、元、明、清,蒼桑巨變,毀而重修。分接引、睡佛、鐵佛、五佛等四院。殿內佛像全身端嚴,菩薩羅漢、雕塑美觀,金剛力士、千姿百態。靈山的高處建有觀音殿,飛簷鬥角,精巧玲攏。每年四月初一的會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記得奶奶和媽媽趕廟會回來買了一個泥塑的彩老虎。富有地方特色,非常惹人喜愛。

幾乎可以說趕廟會是我兒時最為歡快的記憶的一部分,它滲透在我成長的歲月裏。 這篇關於趕廟會兒時最為歡快的記憶,它滲透在我成長的歲月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廟會 兒時 最為 快的 記憶 滲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