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於心的幸福

Jan06

長久於心的幸福,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長久於心的幸福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長久於心的幸福

成長是每個人都要經曆的一件事,就像我們生而被賦予同等的軀體與人格,而多年之後,之所以我們會長成不同的生命個體,在於每個人客觀遭際的人生環境與主觀經受的思想曆程的迥異。

最妙的成長,在於自我覺知。曾幾何時,我們愛吟誦一些美麗的句子,比如“聆聽花開的聲音”,其實是我們正在含視一朵花的成長,如此,花開便多了深一層意義,或者說,具備了更瓷實的厚度。而作為獨立生命體的我們,每時每刻也都是在成長的——成長其實更可被看作是一種生命屬性,覺悟了的那一刻,便是成長。曾有詩人說,人在睡覺時趨近於一種死亡,可見人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思想的蔓延。

親情友情愛情,是人類曆史中永恒的母題。倘若把個人的成長契入這三個母題中,不失為一種階段性印證。

於親情,“血肉相連”四個字比任何證據都來得有說服力。隻要是血親,他們的身上總有一些細微的相似性,比如神態、站姿、思維方式,等等,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在如今愈加冷漠的現世,有一種類似繈褓般的溫暖。最親是父母。到了一定階段,比如當我們的翅膀終於硬了、有能力在遠方自給自足時,平生的漂泊與孤獨感,會令我們倍加思憶曾經被父母小心嗬護的日子,也會在靜默中堅信,哪怕世界變異、人心不古,但到底還有父母令自己覺得人世美滿,如此,真心關愛父母的冷暖、盡力讓他們開心則成了我們此生最重要的使命,這是一種鐵的憑證。

於愛情,成長表現為一種看似不確定的確定性。確定,是因為在這一路走來的跌跌撞撞中,我們已大體知道自己需要找尋一個怎樣的伴侶,個人的習性如靈魂一般附著體內,要改變是很難的,那麽與其求變,不如求全。找尋一個與自己相似或互補的伴侶,生活會容易一些。不確定,是因為要遇見一個合適的人並不易,生活中有那麽多與自己相似的人,但最終是否能夠走到一起,則要看各自的造化,如孟子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方可。我們確定自己需要怎樣的情感來泅渡人生,目標就很明確了,不會在一些混沌與曖昧的迷霧中兜圈子。因為愛情終究是生命的一種承載,媒以愛情,我們更容易抵達生命的真實、人生的彼岸與思想的涅盤。

於友情,我們開始樹立一條原則:善待他人。善良是人人應有的德性。善良像是一扇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真誠而友善的交往,在快樂之餘,可以引發我們思考人生中的其他命題。如此,人生便具有了一種從容不迫的連貫性。有的時候,拋卻所有真假錯對的價值判斷,望著自己的生命如一條河般不疾不徐地流動,真是一大快事。

成長是一種持之以恒的人生狀態,就像青春。所謂蒼老,其實是一種怠惰,一種自我欺騙。

清醒而自覺的成長,是一種長久於心的幸福。

這篇關於長久於心的幸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6日,歸檔到目錄優美散文
相關的標簽:幸福 於心 長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