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教授陳誌武:正視我們的不幸福

Jan04

  他的思考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有些年輕人甚至有了這樣的習慣,當他們麵對現象困惑不解時,會打開陳誌武的博客,或者在搜索這位思想導師的言論,看看他是怎麽說的

  上個月,旅行中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溫和理性的陳誌武,發了一次火。內蒙古呼和浩特飯店門口,他和愛人、兩個女兒的座車剛剛停下,車後響起持續的警笛和高音喇叭,讓開、讓開。他以為是飯店著了火,或者是什麽特別追捕行動。等他們讓道下車後才發現,什麽都沒發生,警車需要一個更好的停靠車位,僅此而已。陳教授壓製住怒火,掏出隨身相機,拍了車牌號,找他們的頭頭去了——憑什麽呀。頭頭的回答很直接:不憑什麽,這是中國!教授更火了,無法接受這理直氣壯的羞辱,一定要為這別人習以為常、渾然不覺的侵犯論個理,最後差點打起來。

  陳誌武1962年出生於湖南茶陵的一個小山村,父母沒什麽文化,家中兄弟6個,他排行第5。後來,六兄弟中,離家最遠的,到了湘潭,還有兩個在茶陵縣城,四哥和弟弟仍在老家務農。漂洋過海的老五,成了耶魯的正教授。

  1979年,陳誌武考取中南礦冶大學計算機係。第一次到了長沙,世界算是打開了。但他隨即發現了差別。他的同學,已經開始侃政治、侃文化,甚至已經有了口頭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了,而他除了正規的教科書外,沒有任何課外書刊,借不到,也沒錢買。

  宿舍同學的父親,是中科院長沙某研究所的翻譯,陳誌武從他那兒借到了《中國日報》。《中國日報》8個版,他每天至少看完6個版。有了這段經曆,他和英文之間便是直接、緊密的了,不再被中文擋在中間。還聽美國之音。大學畢業時,英文閱讀和聽力都已經沒有問題。

  研究生二年級,與崔之元合作在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主辦的《政治學研究》上發了兩篇文章,其中之一,談的是民主政治理論,從數理上分析民主的規則與設計,根據的則是經濟學大師阿羅的理論。不是說民主要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嗎,他們便試圖從數理上看清楚這基本的要求到底是什麽。還和崔之元翻譯了阿羅的《社會選擇和個人價值》,列入“走向未來”叢書。這時候,他才發現他學的“係統工程”專業其實挺空的,無非是工科上的輸入量、輸出量,還有它們之間的函數關係。工科有那麽多人研究,卻沒有多少人研究政治製度,他覺得這種失衡是危險的。他的好奇和疑問卻是典型的工科式的:為什麽同樣的呱呱墜地,在不同的製度中,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輸出呢?什麽是決定人生精彩與否的最重要變量?

  他也開始理性思考自己身上時常的憤怒。“憤怒是敏感在粗礪現實前的正當防衛”,但“僅有憤怒是不夠的”,要先搞清楚,這個粗礪的現實到底是怎麽樣的,為什麽是這樣的。他希望自己看問題時能“擊中要害”。1986年初,拿到碩士學位後,他不想再學工科了,但是學校不讓他走,要他留校任教,分配到政治教研室。他是進入政治教研室的第一個工科生。半年後,申請留學。

  陳誌武並沒有參加托福或GRE考試,因為考試需要美元,而當時外匯管製嚴,他一美元都搞不到。沒辦法,直接給耶魯負責招生的教授寫信,說明緣由。他很幸運地被錄取了,而且有獎學金。按當時政策,一有工作,二有獎學金,算自費公派出國,國家隻允許換取80美元外匯。1986年8月,身揣70美元的陳誌武,從北京坐上了去往美國的飛機。在中轉站上海的休息廳裏,認識了一位回耶魯的同學,他有個朋友開車到機場接他,這趟順風車為陳誌武節 這篇關於耶魯大學教授陳誌武:正視我們的不幸福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耶魯 魯大 大學 學教 教授 授陳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