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宏:大學當前麵臨國際化挑戰與戰略選擇

Jan04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國際化的時代裏,人們越來越相互依賴。對於大學而言,傳統的、以“學術寂寞”為重要特征的學院教育已經被大規模的留學生擴招、高密度的國際學術會議、跨越國界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學聯盟組織所取代。大學與政府、大學與社會、大學與市場,這些關係都發生了變化。國際化已經滲透了大學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人員交流等各個方麵。

  今天的大學管理者們,都在討論著國際化。那麽,對於中國——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代大學的曆史還隻有一百多年,對於中國的大學,國際化究竟意味著什麽?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們又應該怎樣規劃和管理我們的大學呢?

  在我看來,國際化當然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比如:我們可以與其它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共享課程與師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提升教學的水準;我們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增加國外學習生活的經曆,使他們的視野開闊;我們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多元化,等等。這些機遇,已經被大家充分地認識到了。我希望在今天強調的是,國際化帶給中國大學帶來的三個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國際化對大學辦學傳統和特色的影響。國際化並不意味著全世界的大學都要成為一種模式,但是卻隱含著這樣的危險。我們都在不約而同地借鑒美國的大學模式,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美國模式不是唯一成功的模式,我們還要廣泛學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並且保留我們自己的傳統。

  大學國際化,導致了不少統一標準的形成。在某些學科領域,如經濟學、管理學、醫學、工學科學等,製定全球統一的入學標準、實施統一的課程模式、頒發統一認可的資格證書已經在許多國家成為現實。近年來,MBA、MPA等所謂世界課程(worldprogram)的發展便是課程全球化的典型發展趨勢。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課程已經超越了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製度等方麵的差異,成為全球標準統一的課程。但是,這是否會影響到大學的特色呢?

  第二,大學國際化的結果之一,是大學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更加密切。大學成為社會中最活躍的因素。大學發現知識、研究知識並且傳播知識。市場規律和社會需求對大學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大學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並從社會的邊緣走到了社會的中心。

  於是我們看到,在各個大學,法學院、商學院、工學院以及其它管理應用類的學科快速發展,招收大量的最聰明的學生,而傳統的學科——比如中國大學的文史哲學科,受到了市場的嚴峻挑戰,因為選擇這些學科,可能意味著終生的清貧與寂寞。

  市場化的趨勢,對大學的傳統使命形成挑戰:我們能否堅守學術的獨立、自由與尊嚴?

  第三、必須承認,當今的大學國際化越來越受到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影響,它越來越受商業利潤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各國在留學生生源、跨國教育等方麵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在競爭中,發達國家處於優勢地位,每年僅留學生帶來的經濟收入就非常可觀,這造成了發展中國家大量的優秀人才的流失,這樣的現象,不利於世界的和諧發展的。這也是我們不得不認真麵對的巨大的挑戰。

  麵對大學國際化帶來的這些機遇與挑戰,中國的大學必須積極地進行製度變革,努力追求“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們參與全球高等教育競爭的必然選擇。

  在這裏,我想簡要地說明,北京大學在國際化挑戰中所做出的戰略選擇:

  第一,北京大學積極參與大學國際化,但是,我們將堅持北京大學的傳統與特色,堅持獨立的自身價值體係。

  我們當然不能自外於社會的發展潮流,我們也將努力去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可是,我們不能把辦學等同於商業的行為。堅持大學自治、學術自由,仍然是當今大學理想的精髓。大學不能是溫度計,對社會的每一種流行的風尚都做出反應。大學基於相對獨立的價值體係,與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保持理性批判的立場,隻有這樣才能夠永遠保持理性精神。

  第 這篇關於許智宏:大學當前麵臨國際化挑戰與戰略選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許智 智宏 宏: :大 大學 學當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