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漫談清華的文化素質教育

Jan04

  文化素質教育是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生的人文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在清華大學加強人文教育?日前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外語係曹莉教授。

 記者:從曆史角度看,昔日清華文科教育有何特色和優點可供今天借鑒?
  曹莉:從曆史上看,從國學院時期、西南聯大時期到1952年全國性的院係調整之前,清華都有比較強的、令人驕傲的人文學科,有中西合璧、文理兼容的傳統。國學四大導師都是學貫中西的楷模,西南聯大時期也培養了一批學貫中西的名師。這一人文日新的傳統和資源,我們今天不但可以利用, 而且應該發揚光大。

  我們目前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在人文教育。從課程設置看,力求發揚老清華中西合璧的傳統, 希望通過有關中西文明課程的學習使我們的學生學會自覺地從世界文明的高度來認識中國和世界,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我們一方麵需要吸收校內過去的和現在的資源, 另一方麵也需要注意吸收校外的先進經驗和國際資源,下學期學校將要請原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曾在2005年做客《新人文講座》主講“八千裏路雲和月”)、香港大學研究員甘陽(曾於2006年春季學期在清華開設文化素質通識課程《莎士比亞與政治政治哲學》)來校分別開設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遊走於文明之間》和《美國的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

  記者:請您談一談清華文科建設和文化素質教育的發展與現狀?
 曹莉:1952年的全國院係調整對清華文科可以說是影響深遠,清華在文科方麵的傳統和優勢需要較長時間逐步恢複。恢複高考後,我們逐步開始振興文科。文科開始恢複招收本科生是在8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是外語和中文兩類。我1987年研究生畢業來清華任教不久,就開始較長時間地從事外語係英語專業的教學管理工作,後來又參與了2000年前後的人文學科的大幅度調整和文科綜合班的試驗, 可以說多少見證了新時期清華文科的發展和變化。1993年,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係、所基礎上清華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清華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後,人文社會學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文科院係迅速豐滿起來,除了恢複建成文史哲等基礎性學科專業外,一批應用型大文科類學科專業也都逐漸建立了起來,如新聞傳播、法律、國際關係、教育等。

  與此同時,對全校同學的人文素質教育也得到了發展。清華從80年代初期始,就設置了全校性人文選修課;80年代後期,人文選修課開始正式作為指定性選修課進入課程體係;1995年,教育部發起在全國高等院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1999年批準成立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清華首當其衝。在這個平台上,清華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特別是人文教育得到了加強。

  在2000~2001年第21次全校教育工作討論會期間,文化素質教育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理念與實踐的雙重層麵對加強通識教育達成共識,提出了“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在總學分有所縮減的情況下,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由5學分增加到13學分,並初步形成由十大課組構成的文化素質課程體係。至此,清華的文化素質教育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人才的基礎地位得到初步確立。

  2006年,清華開始實施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方案。新方案根據培養要求和學科專業之間的內在聯係將原來的十大課組重新整合成八大課組,即曆史與文化,語言與文學,哲學與人生,科技與社會,當代中國與世界,法學、經濟與管理,藝術與審美,科學與技術,並重點設立了首批20餘門文化素質核心課程。

  從2006年開始,要求學生選修的文化素質課程13學分中必須有4個學分是“文化素質核心課程”。設置“文化素質核心 這篇關於曹莉:漫談清華的文化素質教育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故事
相關的標簽:曹莉 莉: :漫 漫談 談清 清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