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介紹簡介|曲波 簡曆|曲波 作品,圖片

Jan04
 
  姓 名: 曲波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23.2-2002.6.27
  民 族: 漢族
  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風儀區棗林莊)人,1923年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父親當過染匠,後失業歸農。曲波隻念過五年半私塾。13歲失學在家務農和樵采。他少年時代曾熟讀了《說嶽全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小說。
  1938年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山東地區作戰,曾任連、營指揮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部隊開赴東北作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大隊和團的指揮員。他曾率領一支英勇善戰的小分隊,深入東北牡丹江一帶深山密林與敵人周旋,進行了艱難的剿匪戰鬥。在參加解放東北的戰爭中兩次負重傷。1949年到海軍學校任領導工作。1950年他轉入工業建設戰線,先後在工廠、設計院及工業管理部門擔任領導工作。1955年他開始從事業餘文學創作。1957年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該書出版之前,1957年2月,《人民文學》以《奇襲虎狼窩》為題,選載了《受命》、《楊子榮智識小爐匠》、《劉勳蒼猛擒刁占一》、《夜審》、《蘑菇老人神話奶頭山》、《破天險奇襲奶頭山》六章。1958年6月《奇襲虎狼窩》被譯成俄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席在蘇聯塔什幹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時,該文是帶去的文學作品之一。《林海雪原》先後被譯成英文、(蘇軍事文藝出版社1959年)、俄文、日文(日文有岡本隆三出版社(1961年4月15日)和平凡社(1962年)兩個譯本)、蒙古文、朝鮮文、越南文(1959年)、挪威文(1976年)、阿拉伯文(1976年)。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等多種文字,也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連續劇和京劇等該書國內多次印刷,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13.60萬冊。小說曾先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戲劇上映上演。電影《林海雪原》和根據小說改編的京劇《智取威虎山》在全國影響很大。。他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1959年至於962年他先後完成了《山呼海嘯》和《橋隆飆》兩部長篇小說的初稿。他還創作了反映工業建設題材的敵小說《熱處理》、《爭吵》和散文《散觀平武》等。
  在林彪、“四人幫”橫行的10年裏,曲波遭到打擊迫害,身心受到摧殘。在這種情況下,他仍堅持了文學創作並寫了20多萬字的自傳。1977年重新出版了長篇小說《林海雪原》。長篇小說反映抗日戰爭題材的《山呼海嘯》於是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初版。該書出版前,《人民文學》1961年5月選載《不速之客》一節;《解放軍文藝》1959年12月選載《開門棒》、《屠由網下》、《龍身揭鱗》、《殺開一條血路》4個章節;1960年1月選載《木舟沉軍艦》一節;《北京文藝》1960年1月選載《女縣長》一節。
  反映戰場行醫、火線辦院,描寫部隊醫務人員生活的長篇小說《戎碑》於1977年6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初版。出版前,曾由《山東文藝》1977年6月、7月選載。出版後被譯為朝鮮文。後小說《橋隆飆》於1979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出版前,《山東文藝》全文連載;《解放軍文藝》1963年選載過《三古鎮》、《見麵禮》、《一夕觀》、《不留神》、《走狂飆》、《飛車騎》6個章節。《橋隆飆》總印數據不完全統計為150萬冊。
  曲波在文化大時期(1966年—1976年)受到打擊和迫害,他即將發行的《橋隆飆》被紅衛兵視為毒草而燒毀,直至文化大後才得以出版。曲波晚年多病,未能完成他構思長久的幾部新作。
  曲波的創作曾得到他的妻子劉波的大力幫助。劉波是曲波青年時代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對曲波的創作積極參加探討,並為他抄寫了大量稿件。她是曲波創作上的得力助手。曲波,男,作曲家,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作曲專業,曾經寫過《橘子紅了》主題曲、《CUBA精彩無限》、《我們在一起》等
這篇關於曲波 介紹簡介|曲波 簡曆|曲波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曲波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圖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