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 介紹簡介|王元化 簡曆|王元化 作品,圖片

Jan04
    
  王元化,著名文學理論家、評論家、現代作家、著名學者、《文心雕龍》研究學者。1920年11月30日生湖北武昌,祖籍湖北江陵。曾用筆名洛蝕文、方典、函雨等。1935年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戰爆發後,輾轉天津、青島流亡到上海。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江蘇省委的文委領導下工作。曾在上海戲劇交誼社工作。後在上海《文藝通訊》負責組織工作。1940年至1941年參加編輯《奔流》和《奔流新輯》。1942年任上海地下黨文委。1945年負責編輯《時代日報》副刊《熱風》。同年下半年至1946年下半年,負責編輯《聯合晚報》副刊《夕拾》。此後在北京鐵道學院任中文講師,在上海負責編輯《展望》雜誌。1949年初《展望》被反動派查封,後又負責編輯《地下文萃》。
  解放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黨組成員、上海文藝工作委員會文學處處長、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等職。1955年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上海學術界也進行了相應的批判活動。在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中,上海的王元化、賈植芳和彭柏山等人受到株連。至1981年乎反昭雪後,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和上海分會會員。並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籌備組)領導小組成員,上海文聯黨組成員,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上海師大兼職教授。生前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 導師,杭州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作家協會顧問。2001年,法國的大師級哲學家德裏達來中國講學時,王元化作為大師級學者,受邀與德裏達進行了精彩的哲學對話。2004年12月14日上海美術館展出了王元化的51幅書法作品。2008年5月9日22時40分王元化在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8歲。錢鍾書與王元化兩位學界泰鬥素有“北錢南王”的稱號。妻子是餘秋雨先生的老師張可。王元化生於亂世。1922年秋季,年幼的他隨母親入清華園與教授英文的父親王芳荃相聚,住在清華南園。這個孩子小時玩耍的地方,正是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等人伏案的所在。後轉入孔德小學和育英中學。青少年時代即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41年,任上海地下黨“文藝工作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先後擔任過《奔流》、《奔流新集》、《展望》、《地下文萃》等雜誌的編輯工作。建國初期,任上海文藝工作委員會文學處處長、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兼副社長、出版局和上海作協黨組成員,並在震旦大學、複旦大學任教。1955年因胡風案件受株連,工作中輟。1960年被分配到上海作協文學研究所。“文革”後,於1979年11月平反,不久當選為中共“十二大”代表,繼而出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長。
  王元化早年深受進步文學家,尤其是魯迅的影響,三十年代就開始了文學生涯。起先從事創作,大部份作品收入小說散文集《腳蹤》中。後轉向以寫作評論文章為主。1939年發表了《魯迅與尼采》。1941年寫了《民族的健康與文學的病態》,遭到反動勢力的圍攻,在“孤島”文藝界引發了一場論戰。這一時期的論文結集為《文藝漫談》(1945)等。解放後,於五十年代初,寫了一係列短評,提倡文藝真實地反映生活,表現理想,反對形式主義和假大空的浮誇作風。又對一些所喜愛的外國作家如果戈裏、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契訶夫等作了深入的評介,並批駁了當時否定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論調,1952年出版論文集,題名《向著真實》,作為從1939到1954這一曆史階段所寫論文的選集。此書於1982年重版時,作者在後記中坦誠地剖析了自己:“我不願掩飾自己的幼稚和偏頗。早期我也走過彎路。一九三七年,我開始文藝理論習作,我隻有青年人的熱情,卻不能識別教條主義的危害。”“四十年代開始,我企圖擺脫教條主義束縛,按照恩格斯的現實主義理論去探討文藝現象。盡管在寫作過程中領受了不少甘苦,但我的進展不大。從五十年代初期所寫的一些文章中,明眼的讀者還可以看到,……我還未能擺脫當時左的思潮的浸染。它在我身上的主要表現就是一種偏激情緒。在這種情緒支配下,往往隻求氣勝,而不以理勝。”
這篇關於王元化 介紹簡介|王元化 簡曆|王元化 作品,圖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王元化 元化 介紹 簡介 簡曆 作品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