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孫中山簡介_孫中山簡介資料

Jan04
 

孫中山(1866.11.12~1925.3.12),字德明,號逸仙,原名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稱其為中山先生,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為孫中山。是近代中國的民主家、政治家、理論家、中華民國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被尊稱為國父,夫人宋慶齡女士被尊成為國母。

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中國國民黨總理、廣州政府大元帥。他是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製”。孫中山關於國家統一的思想,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來說應是共識。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共產黨采取支持政策,其遺孀宋慶齡女士更是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共產黨的支持立場,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中國的主流輿論中是享有崇高名望的中國國民黨人士之一。

幼名帝象,學名文,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農民家庭,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複會等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稱他為“先行者”。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

國父名稱的由來

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餘,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但是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在不同的場合無所適從,不知究竟是稱孫中山先生為總理或是國父?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之後,孫中山即在中國曆史上確立了其“國父”的地位。

汪精衛於南京建立的親日政權也尊崇孫中山,並作出了一係列規定。1941年5月29日,在汪政府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的,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即屬一例,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則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不過,中國共產黨無論在推翻中華民國大陸政權前或後,都尊稱孫氏是“中共的老師”和“的旗幟”,民間則有人沿襲民國時代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這一做法。另外孫中山先生之夫人宋慶齡女士,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享有較中華民國時期更崇高的地位,有時也被人進而尊稱為“國母”。

中共的[20024]號文件,2002年11月修訂的《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中,規定“對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不直接稱謂,可稱台北中山紀念館。”另外台灣的教育部也在2007年建議修改不適當用詞,如“國父孫中山”應該為“孫中山先生”。有些人認為是台灣民進黨政府進行去中國化。
這篇關於偉人孫中山簡介_孫中山簡介資料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偉人 孫中山 簡介 資料 副標題 #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