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 介紹簡介|埃德加·斯諾 簡曆|埃德加·斯諾

Jan04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國新聞記者、作家,生於美國密蘇裏州坎薩斯城一個出版印刷業主之家,就讀於密蘇裏大學新聞係。
  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係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遵照其遺願,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地點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斯諾1928年離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來到中國,在上海任《密勒支評論報》助理主編,以後又任《芝加哥論壇報、倫敦《每日先驅報》駐東南亞記者。他踏遍中國大地進行采訪報道,“9·18’’事變後曾訪問東北、上海戰線,發表報告通訊集《遠東戰線》。在上海,他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引發了他對記錄中國人民苦難與向往的中國新文藝的興趣,後來他對蕭乾講,“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他慶幸自己能在上海結識魯迅先生和宋慶齡女士,他是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中國的。
  1932年聖誕節,斯諾與海倫·斯諾(Peg snow,即HelenFoster Snow,l907—1997)在東京美國駐日本使館舉行婚禮,後遊曆日本、東南亞、中國沿海一帶。1933年春天在北平安家,住址在東城盔甲廠胡同13號。1934年初,斯諾以美國《紐約日報》駐華記者身份應邀兼任燕京大學新聞係講師,為教書方便,他在海澱鎮軍機處4號院購買了一處住宅,位置在今日北京大學西南門一帶,坐西朝東,有一個黑色鐵柵欄門,這原是一位燕大出身的銀行家的房子,中西合壁式,寬敞的院子裏種有果樹、竹子,還有一座小型遊泳池,位置就在今日北大西南門外的海澱路上。因為坐落在海澱台地之上,可以遠眺頤和園和西山風景。斯諾和夫人非常喜歡燕京大學的美麗風光,說:“它的一部分占了圓明園的舊址,保持了原來的景色,包括花園一般的校園中心那個可愛的小湖(即未名湖)。”
  斯諾熱愛中國,熱愛海澱。他努力學習中文,還請了一位滿族老先生指導,他認為“海澱的居民成分複雜,但他們都操優美的北京話,因此,這裏是外國人學講中國話最理想的地方”。來北平之前,他就接受魯迅先生的建議,編選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想通過小說來向西方揭示中國的現實。到燕大後,他又請在新聞係讀書的蕭乾和英文係學生楊繽(剛)一起進行編譯。他在編者序言中認為中國的新文藝運動既不是鑽象牙之塔,也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遺,而是同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同人民為民主與自由的鬥爭分不開的。1936年此書出版。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斯諾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戰爭的開端。他在參加日軍召開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大聲質問:“為什麽要在中國領土上進行軍事演習?為什麽借口士兵失蹤動用大兵?為什麽侵略者不撤兵回營,反叫中國守軍撤出宛平?”斯諾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得日軍新聞發言人狼狽不堪,無法正麵回答,隻得倉促宣布記者招待會結束。
  9月末,斯諾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滬抗戰。在報道中,斯諾稱讚這場戰爭是“偉大的表演”,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軍事技能,是許多人所沒有料想到的。
  接著,斯諾沿著日軍在中國的侵略戰線,橫越中國國土,去了漢口、重慶、西安,並再一次去延安,撰寫了一係列的新聞報道。在漢口,他為中國工業所遭到的破壞而痛心:“最令人氣餒的是中國在各處所犯的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沒有把工業企業和有技術的工人加以改組和撤退,而在放棄南京、漢口兩座戰略城市之前,又沒有作出巨大的努力使兩個城市不致變成敵人的戰爭基地。日本利用了掠得的資源和工廠,把侵略更深一步向內地推進。”
這篇關於埃德加·斯諾 介紹簡介|埃德加·斯諾 簡曆|埃德加·斯諾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4日,歸檔到目錄名人傳記
相關的標簽:埃德加 斯諾 介紹 簡介 簡曆 副標題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