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的婚禮

Jan05

  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居住在景洪縣的基諾山(又稱為攸樂山),約有1萬多人,基諾族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諾語係漢藏語藏緬族的一種語言,和彝語支相接近。由於沒有文字,基諾族的文學全是口頭文學,大體可以歸為神話傳說、故事、詩歌三大類。  

基諾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著群婚製和對偶婚的殘餘。基諾族婚前的社交活動十分自由,未婚先育子較為普遍,一般不受岐視。私生子可以隨母到與他人結婚後的生父家生活,生父家不會以不是親生兒女而虐待私生子。基諾族的婚戀,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禁戀階段。未接受成年禮之前稱為少年時期,在這個時期,由於年齡小,生理發育不健全,思維能力差不能承擔社會和家族賦予的責任,所以禁止談情說愛,晚上不準隨便出門,不準去接觸那些談情說愛的人。第二階段:加入“饒考米考”。“燒考”,是男青年的一種群眾活動組織;“米考”,是女青年的一種群眾活動組織。參加這種組織享有成年人的資格,能穿繡有象征月亮徵章的衣服,背上有月亮或幾何圖形花紋的背包。成年禮十分隆重,一般都要剽牛,並以全牛祭祀祖先,然後把肉分給全村寨的男女老幼,在青年人麵前的篾桌上,放著兩包用巴蕉葉包好的肉,由長者帶領大家唱史詩歌,以教育青年人,表示成年禮受戒。參加成年禮的青年人回到家裏,父母親就會向他們祝賀,並把成年人穿的衣帛和全套農具贈送給他們。接受成年禮洗禮後的青年人,就表示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談情說愛了。第三階段:戀愛、結婚。基諾族男女青年談戀愛的方式比較奇特,用樹葉作信,傳遞幽會消息。每當田間勞動收工後,情人就會用樹葉刻上各種符號,通知約會地點,到時男方會燃起一堆篝火,姑娘便會用炭粒和水分染黑牙齒,和小夥子對唱情歌,通過對歌情投意合,方可同居。小夥子經常深夜到姑娘家,天亮前就離開,父母知道了也不幹涉,開始並不公開,待生了第一個孩子,才公開關係,正式結婚。 

結婚前,男方要托頭人或有威望的長者,帶著酒和茶到女方家裏去提親,娶親時,男方要送給女方“接人錢”(過去是兩元),如果舅舅不同意,就不能結婚。還要給嶽母送“奶母錢”(過去間1元)。然後殺豬祭祀,把豬頭和4條腿送給舅父、舅母,3根肋骨送給頭人,4根肋骨送給父親,剩餘部分煮熟請全寨人一起吃。婚禮一般都要舉行三天,第1天,新郎和媒人、舅父舅母帶著草煙和酒到新娘家祝賀:第2天,新娘梳妝打扮,把牙齒染黑,嘴唇染紅,等候新郎來接。婆婆要站在門口迎接,把一個雞蛋放在媳婦在手心上,表示歡迎。請大家一起喝酒、唱歌、跳舞;第3天,親戚朋友都回家了,新婚夫婦也一起下田勞動了。婚禮實際是兩天。  

基諾族的家庭、夫妻關係,一般都比較和睦,反目為仇,吵架離婚現象不多。


作者: 來源: 這篇關於基諾族的婚禮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基諾族 婚禮 基諾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