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覆亡的真相

Jan05

這是一篇有關於元朝覆亡的真相的文章,希望它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公元1206 年,在燕京(北平)1200公裏外的斡難河上遊,尚屬金帝國的藩屬蒙古民族諸部落,正舉行一個重要的集會。在這次集會上,孛兒隻斤部落44歲的酋長鐵木真被推舉為大可汗,號稱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正式誕生。此後的60多年間,蒙古帝國共發動5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鐵蹄踏遍歐亞大陸麵積約3000萬平方公裏的版圖,建立了一個規模空前的龐大帝國。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兩次南征,先後滅金和南宋,於1279年徹底終結唐以來的分裂局麵,使四分五裂的中國再次實現了大統一。元朝自1271年建國至1368年滅亡,曆時97年,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

  這個朝代,地域廣博,軍事嚴整,在經濟、漢文學和科技等方麵都創造了輝煌的成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而繁盛的帝國,在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就轟然倒塌,消失在曆史的浪潮裏。它的覆滅是每一個王朝的必然,還是異族統治者的宿命?也許隻有在奔流不息的曆史長河中才會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悄然而逝(1)

  元帝國的創造者成吉思汗,姓孛兒隻斤,名鐵木真,是古代蒙古族的傑出領袖,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元史·太祖》讚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更賦予他“一代天驕”的稱號。

  鐵木真於1162年出生在蒙古孛兒隻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這個時期的蒙古草原,部族林立,各部族之間征伐不已。鐵木真九歲時,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用毒酒害死,他所在的部落便逐漸衰落下去。1175年,14歲的鐵木真一家人被迫遷居青海子居住。他在克烈部的王罕幫助下,勢力逐漸強大。成年的鐵木真被部將推舉為乞顏部落的“汗”。1196年,鐵木真聯合王罕和金朝的力量,打敗了塔塔兒部,並於6年後消滅了這個古老的部族。塔塔兒部的滅亡,不僅使鐵木真報了殺父之仇,還使他統一了蒙古東部。同時,金朝還授予鐵木真“紮兀惕忽星”(諸部統領)的稱號,使他成為蒙古部名正言順的首領。

  東部統一之後,鐵木真把目光投向了西部蒙古各部。在消滅掉強大的克烈部之後,鐵木真又陸續消滅了爾蠻部等蒙古諸部,於1206年統一了蒙古高原。同年,44歲的鐵木真被蒙古貴族們一致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成為蒙古曆史上第一個建立統一政權的君主。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當時還是一個軍事行政的聯合體,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成吉思汗開始逐步建立政治軍事經濟製度。他打破了蒙古族原來的氏族組織,按照十進製的方法,把蒙古各部牧民統一劃分為十戶、百戶、千戶、萬戶,並相應設立了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這些領主均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分封,並按其等級高低領有一塊大小不等的封地和數量不等的封戶。在其領地內的牧民男子都是戰士,平時放牧,打仗時則隨領主出征。此外,成吉思汗還創立了 “怯薛製”,即挑選貴族子弟和自由民中“有技能、身體健全者”組成一支萬人軍隊輪流入宮宿衛,“怯薛”在漢語中的意思是“番直宿衛”。這是蒙古軍的精銳,也是對地方加強控製的主要武裝力量。

  蒙古族最初是沒有文字的,早期的命令,也都是“刻指以記之”。攻滅乃蠻部落之後,他命被俘的乃蠻掌印官維吾爾人塔塔統阿教蒙古貴族子弟讀寫。從此蒙古有了文字和印信。

  成吉思汗的“大劄撒”(法令)和“必裏克”(訓言)就是用這種文字紀錄下來的。“大劄撒”是成吉思汗重視法律的成果,建國後,他下令把許多習慣法固定下來,編成法典,即“大劄撒”。他還把自己發表的訓話和命令編為《訓言》,也具有法律效力。各種製度的建立和完善,使蒙古汗國由蒙昧的狀態逐漸步入文明社會,鞏固了蒙古各部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以後蒙古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元帝國的建立開創了有利的局麵。

  國力的昌盛和軍事的強大,使成吉思汗不再滿足於蒙古各族內部的統一。他的目光穿過蒼茫遼闊的高原,落在了高原之南、甚至更遠的地方,那裏有黨項族所建的西夏、女真族創建的金朝,以及趙氏宋朝。

  相對於強勢的金朝和宋朝而言,西夏王朝顯得最為弱小。因此,早在蒙古帝國建立的前一年,成吉思汗就發動了對西夏的第一次征伐,但這隻不過是一次試探性的戰爭,其目的是觀察一下西夏的反應和軍事實力。1207年秋,成吉思汗又以西夏不肯納貢為由開始了第二次征討,此次戰爭曆時數月,後因夏日酷熱而草草結束。短短兩年之後,經過一年多練兵備戰的蒙古軍團第三次派兵進攻西夏。這一次有備而來的蒙古軍隊迅速擊敗了西夏,包圍了西夏京城中興府,由於西夏的拚死抵抗,蒙軍始終沒能攻下該城。但城裏的情況也危急萬分,西夏襄宗走投無路,不得已獻女求和,蒙軍掠奪了大量的財物滿載而歸。這次戰爭之後 ,西夏對蒙古政權已經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也為其日後攻打金國奠定了基礎。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權,1250年以後,開始走向沒落,但仍不失為一個強悍的。

  1211年,成吉思汗以為曾被金國殺死的酋長俺巴孩報仇為名,向金發動攻擊。蒙古軍隊一路挺進,節節勝利,於1212年攻破宣德州、興德諸要塞;第二年秋,雙方激戰於懷來,金軍大敗,蒙軍趁勝圍攻金國中都。1215年五月,蒙軍占領中都,次年,金主求和,需要休養士卒的成吉思汗暫時同意講和。

  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王國首都尋思幹在強大的蒙軍攻擊下迅速淪陷,國王出逃,不久病死在黑海的一個小島上。這次西征曆時八年,於 1225年結束。成吉思汗把花剌子模故地封給了他的次子建立了察合台汗國。花剌子模王國的滅亡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備受鼓舞,信心大增。此後,蒙古帝國又進行了兩次西征,並先後建立了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爾汗國。一度使蒙古帝國的領土橫跨歐亞大陸。成吉思汗的威名也震撼了全世界,當時著名的學者誌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書中曾稱他為“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

  西征回軍後的第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再次向西夏王朝攻擊,這一次,他誓將西夏滅亡。但此時的成吉思汗舊傷未愈,又添熱病,不久便在六盤山逝世。臨終他留下三條遺囑,其中一條就是如何滅西夏的。遵照這一遺言,臣子們對成吉思汗的死亡,不發喪,不舉哀。

  西夏人以為成吉思汗未死,於抵抗無效後舉國投降。至此,西夏王朝退出了曆史舞台。

  死後的成吉思汗被蒙古士兵護送回蒙古故鄉將其秘密安葬,沒有陵墓,沒有寺廟,沒有金字塔,甚至沒有一塊用來標示其長眠之地的墓碑,成吉思汗就這樣悄悄地消失了,消失在他所來自的遼闊的蒙古山水間,消失在茫茫的草原上!但是,他的精神和遺願並未就此消逝,他所建立的廣闊的蒙古帝國把蒙古社會送進了先進的文明世界中;他改革國家體製,創建完整的政治軍事製度,壯大蒙古帝國的勢力,為以後的空前大一統局麵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也正是有了他的東征西戰,擴展疆土,才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空前龐大的元帝國!

  盛衰興亡(1)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漸次占領了西夏、金、南宋和大理國等四國遼闊的疆地,組成龐大的元帝國,我們稱之為元朝。在中華帝國傳統的管轄區域內,隻剩下偏居一隅的南宋政權了。

  隨著1234年蒙古與南宋“聯合”滅掉了金,元與宋政權的正麵衝突已進入最後的白熱化階段。1257年,當時的大汗蒙哥正式發動了對南宋的全麵軍事進攻,遭到了實力猶存的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蒙哥也於1259年7月死於軍中。急於爭奪汗位的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訊後,即於次年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宣布自己即汗位,並於公元1264年擊敗了同樣稱汗的弟弟阿裏不哥,奪得了最高統治權。

  忽必烈在鞏固自己的地位後,即於1267年再次南下攻宋,經過五年艱苦卓絕地戰爭,才占領襄陽;又於1276年圍困臨安城,迫使主持南宋朝政的謝太後開城投降。到1279年,南宋大臣陸秀夫背著末帝趙 投海自殺,南宋王朝徹底終結,元朝最終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

  元帝國建立和統一的曆史就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史。從最初的部落之爭到蒙古帝國四處征戰,從元朝的建立到最後的滅亡,無不處在南征北戰的烽火中。元朝統一天下後,對軍製作了一些改革,加強對軍隊的控製與管理。忽必烈實行軍民異籍、軍民分治的政策,使軍職不得幹預民政。雖然軍職世襲的舊製被保留下來,但軍隊的調遣、軍官的任命,都由樞密院直接掌握。元朝的軍隊分為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和新附軍等等。

  元初采取了一係列漢化政策,以期維持其長治久安的局麵。所謂漢法,不僅是指中國傳統的統治製度,更主要的是它包括了一整套先進的生產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全部上層建築,它是與保守落後的蒙古“舊俗”相對應而言的。為貫徹漢法,鞏固對全國的統治,元朝將整個區域劃分為十一個行政地區。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樞密院掌管軍事,禦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上設行中書省,各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之下又設路、府、州、縣。這一製度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製上得到了保證。

  推行漢法,還包括保護和發展農耕經濟。西夏、遼、金、宋與蒙古族政權之間二、三百年的戰火,使北方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在中原和江南先進農業經濟的影響下,蒙古統治者也逐步認識到,應該放棄其落後的遊牧經濟,采用“以農桑為急務”的政策。他們在大力提倡墾殖的同時,又普遍推行屯田製度,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同時,元朝還采取了其他一係列措施,如遷徙民戶充實內地和西北地區,興修水利,清理豪強侵占的土地和民戶,釋放部分奴隸從事農業生產,等等。由於這些政策的貫徹實施,元朝各地的農業生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複和發展。這一期間,水利灌溉業發達,糧食產量大大提高,僅江浙一省的歲糧總數就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強。

  農業和手工業的恢複和發展帶動了都市的繁榮。元朝的海運空前的興盛,杭州、廣州、泉州、溫州都設有貿易船舶管理機構,管理中外船舶貨運和產品銷售,逐步發展成為繁華的大都市。著名的意大利旅遊家馬可波羅是這樣描寫當時盛況的:“杭州的街道和運河,都相當廣闊,船舶和馬車載著生活日用品,不停的來往街道上和運河上。估計杭州所有的橋,有12000座之多…… 杭州城內有十個巨大的廣場和市場,街道兩旁的商店,不計其數,每一個廣場的長度都在一公裏左右…… 一星期裏有三天是交易日子,每一個市場在這三天交易的日子裏,總有四五萬人參加。”元朝的開放和興盛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元帝國地域的廣大和發達的海內外交通與貿易無法掩蓋其複雜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台灣著名學者柏楊在他的《中國人史綱》中有如此的描述:“馬可波羅所見的杭州市廛,是中國都市的外貌;馬致遠筆下的元曲,是士大夫階層在象牙塔中的安逸生活。事實上,大多數中國人都在水深火熱之中,接受亡國奴的待遇。”為了維護其作為統治者階層的需要,元朝統治者從建國之初就采取了民族壓迫政策。它把當時全國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是最為高貴的民族;第二等是色目人,即中亞細亞人,因他們多數信奉回教,因此也稱之為回回,又因為他們當亡國奴較早,頗得元統治者的信任;第三等是漢人,主要是金朝時所屬的漢族人;第四等是南人,主要是南宋所屬的漢族人。

  元朝的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經濟上的負擔都各不相同。第三等和第四等的漢人最受歧視,因為在蒙古人的眼中,漢人除了供給他們固定的田賦外,別無他用。

  比如,在法律上規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犯了罪分屬不同的機關審理。蒙古人毆打漢人,漢人不能還手;漢人殺蒙古人者償命,殺色目人者罰黃金四十巴裏失(一巴裏失約折銀幣二兩),而他們殺死漢人者,隻需交出一份埋葬費即可。此外,元政府將每二十家編為一“甲”,“甲主”由蒙古人擔任,這二十家就是“甲主”的奴隸,其衣服飲食,甲主可隨意索取,女子財產,也可隨心所欲。在甲主控製下的漢人不能打獵、不能持有兵器、不得集會拜神、不得學習拳擊武術、不得趕集趕場,甚至夜間走路被禁止。

  另外,元朝實行職業、戶籍分等製,把全國廣大百姓分為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十級。在他們眼中,一向在中國傳統社會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識分子淪落到連娼妓都不如的地步。

 

這篇關於元朝覆亡的真相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4年01月05日,歸檔到目錄人文常識
相關的標簽:元朝 覆亡 真相 元朝 覆亡 真相 文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