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三層境界是人生的三次關鍵

Feb20
文/曹雅欣

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開篇用於論述人生境界的一段話,分別引用了晏殊詞、柳永詞、辛棄疾詞,來形容不同心境、不同階段。王國維先生的原文,是這樣蘊古今辭藻於筆下而徐徐道來的: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這是用藝術化的詞章感受,來比擬現實中的人生狀態了——古往今來,但凡是成就大事業或者研習大學問的人,都莫不是經過了這樣三個階段。

(一)望盡天涯路——目標設定

首先,是眺望遠方、叩問理想時的迷茫、孤獨和彷徨。每一個為夢想起航的人,都要這樣一個看似茫然實則重要的征程起點,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業,都是因為感到了眼下的迷茫和不滿足、才設想著未來的前景和新世界。是在困惑中,開始了對未知的好奇、對道路的探索、對遠方的追尋。

而這時候的心境,就如同晏殊《蝶戀花》詞裏的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如西風掃地一樣的清冷、如樹葉凋零一樣的寂寞,這正是說明了當下境遇的不夠理想,所以才有動力向遠方進發。

當人一旦迫使自己重新打量現在、認真規劃未來的時候,就走入了“獨上高樓”的心理狀態——那是一種自我內心的瞬間成長、是一種自我審視的不滿當下。

心理期待已經超越了現在,然而目標依然飄忽在遙遠的未知處,這種願景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也是令人倍感孤獨的。

獨上高樓,眺望前路,身雖未動,心已遠行,因此,“望盡天涯路”的形象,正是人對未來目標的設定。由苦寒、到登樓、到望遠,由不理想的現實、經過迷茫的叩問、從而設定出了理想中的目標,不管是從業者還是求學者,對人生大道的追尋,就此啟程了。

(二)消得人憔悴——過程堅持

設定目標之後,就需要勇往直前的決心,就需要的一如既往的堅持,就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每當胸中豪情萬丈,就要給自己設目標、定計劃、安排完美的日程表——然而,往往沒有幾人能去認真完成。但是,對目標是否認真、對理想是否堅定、對未知是否勇敢、對道路是否堅持,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區別、這就是卓越與平庸的分野。這時候,就需要有柳永《蝶戀花》詞裏這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勇往直前的毅力與堅定無悔的精神。

“衣帶漸寬”,是指人在辛苦中越來越瘦、導致衣服越來越寬鬆;“為伊消得”,柳永原句是指為心中伊人而相思憔悴,但是這個“為伊”,也可以理解為不僅僅是針對某個人的,更可以泛化為是對某項事業的、對某門學問的、對某個目標的、對心中理想的。

為了那份夢寐以求的理念達成,任苦任勞,無悔無怨。這就像孔子評價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粗茶淡飯、陋巷清寒,人人都道苦,然而有詩書和理想為伴的顏回,卻感覺是樂在其中!雖夢在遠方,但路在腳下,縱然是風露立中宵,也感覺苦並快樂著。

不畏艱辛的堅持,是源於對道路的忠誠;

無怨無悔的忠誠,是源於對目標的熱愛;

高度自覺的熱愛,是源於對理想的認同。

(三)尋他千百度——結果達成

目標既定、道路既堅,堅持到最後,通過量變到質變、通過苦盡而甘來,便能迎來柳暗花明、收獲花好月圓。所以第三層境界,描述的就是堅持到最後的圓滿結局,用辛棄疾《青玉案》詞裏的句子形容就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過兜兜回回的尋覓、經過起起伏伏地追尋、經過西風獨立的守望、經過支離憔悴的堅守,終於,如同在千萬人中等來了心中的那個他,終於在一路汗水拋灑與淚水揮灑之後實現了心中的理想。

這一路,萬水千山,柳暗花明;

這一刻,經冬曆春,花好月圓;

這一場付出,耕耘收獲,功德圓滿。

用古詩詞來描述的這三重境界,是人們追逐任何事物的三個階段。看起來,是第三個階段最令人滿意,驀然回首,牽手成功,多麽令人心花怒放!——然而,第三階段,其實隻是在前兩個階段完成之後、水到渠成的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雖然它是目的,卻已不是驚喜,是一種付出之後的結果驗證。

事實上,如果真正做到了前兩個境界,有了充滿動力的理想目標、有了拚搏奮進的充實過程,那麽,結果是否如預期一般完美,似乎也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向著萬丈光芒進發的這一路體驗與一路收獲,就已經讓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圓滿,沒有虛度、沒有浪費。夢種下的力量,就是生命裏的正能量。隻有這樣的內心成長,才可稱為是“境界”。

(四)關雎——詩意範本

對這三種境界的完美表述,我們可以翻開《詩經》來尋找一份詩意的原型。《詩經》開篇一首《關雎》,就是這三個階段、三個層次的一種完整體現: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女是君子的好逑,“好逑”就是“佳偶”的意思,這是一位愛慕淑女的君子,因美好向往而萌發出的目標願景。

接下來詩裏大段都是在描述君子求慕淑女的過程: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追尋心中的美好,這過程是辛苦而焦灼的,要體嚐“寤寐求之”的相思之苦、要飽經“求之不得”的失敗打擊、要經過“琴瑟友之”的不懈努力。

而這種種艱辛過後,才終於修得正果、美夢成真,就是最後一句說的: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鍾鼓樂之”,這是對求得淑女、舉行婚禮的描述。鍾鼓和鳴,禮樂齊欣,心願得償告慰了“愛深沉”時的目標憧憬和“求不得”時的過程堅守。

(五)止——慮——得

在這三層境界裏,正確目標的設定,是一切成功的有力起點、是一路進發的重要開端。所以中國文化對人的教育,十分看重目標,儒家經典《大學》裏就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止”是目標,有了目標的確定,才有誌向的堅定,才有內心的明靜,才有處身的安定,才有思慮的周祥,才有成績的獲得。

知止所往,就是“望盡天涯路”,是在設定目標;

心靜身安,就是“終不悔”,是在堅守過程;

慮後能得,就是“驀然回首”,是在收獲成功。

止——慮——得,儒家說的這三個字,就是詞人題下的三個詩句,就是王國維總結的三個階段,也是學習的三種境界。

這三種境界,最美是結果、最苦在過程,而舉重若輕的關鍵節點,在於那個困惑當下而由此認清目標的開端,最難在開端。正確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獨上高樓眺望美好未來,是走向明天的重要起點,是下定決心告別舊我的非凡轉折。——然後,更可貴的,是能下得樓來,一步一步走在或泥濘或蜿蜒的前行道路上,向著遠方堅定進發。

而這種腳踏實地的堅持精神,也正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過程享受。 這篇關於成功的三層境界是人生的三次關鍵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