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Feb20

你若不抽出時間,來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麽你最終將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

來應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通常,人們把這樣的生活,稱之為無聊。

 

 

01

國慶期間,給剛考上大學,

在哈爾濱讀書的表妹打了個電話:

“放假沒出去玩麽?”

“就宅在宿舍了,來旅遊的人太多了。”

“反正大學空閑時間多,沒必要擠著看人頭。”

說到這,表妹突然激動了起來:

“就是空閑時間太多了,好無聊啊。”

這句無聊,也一下子擊中我記憶的閥門。

那年,當該死的高考結束時,

“自由萬歲”,是我走出考場的的第一句話。

眼看著,有大把的時間供我揮霍。

可這種想法,甚至沒堅持到暑假結束。

上網開始沒勁,打遊戲也開始感到無聊……

擁有了處置時間的自由,

但最後發現我隻是用來了無聊。

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科技的飛速發展,經濟的進步,

讓人們有了更多處置時間的自由,

但也讓人們更容易陷入無聊的境地。

《紐約客》的專欄作家Paul Tough花半年的時間隨機采訪了1400人,

得出了一個結論——每天,

一個人至少有三個小時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中。

於是也有了這麽兩種人:

有人忙裏偷閑把自己過得活色生香,

也有人一邊說著“我沒有時間”的的謊言,

一邊把自己推入無所事事,

幹什麽都提不起勁的無聊模式。

 

02

美國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在一次演講中,

講述過這麽一個故事:

有那麽兩條年輕的魚在漫無目地遊動著,

他們遇見一條年長的魚遊向相反的方向。

年長的魚向他們點頭示意,說道:

“早上好啊,小夥子們,今天的水感覺怎麽樣?”

那兩條年輕的魚繼續往前遊了一段距離,

然後其中一條看著另一條突然說道:

“‘水’是什麽玩意?”

這,豈不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不知不覺,我們的日子都會陷入一個死循環:

永遠的兩點一線、永遠的同一班列車……

在這個死循環裏,會否也會有那麽一個時刻,

你也會概歎:生活是什麽玩意?時間都去了哪兒?

你說,等我有時間了,就去運動,

等我有空了,就給自己學習充電……

可最終,時間都沒有等來,

等來的隻是愈發無聊。

而無聊久了,還會溫水煮青蛙一般,

讓我們喪失掉對生活的感知力,

從而不再有生活的熱情,

不再有工作的激情。

“無聊的下一步意味著墮落。”著名作家王朔說。

於是有人為了變得更好,沒有時間無聊,

也有人一邊抱怨無聊,

一邊在無聊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03

假期期間,跟一眾朋友聚會。

不出所料,一個朋友麵色不太好。

一聊,果然工作上正在虐心——

被下放到了一個很差的部門。

不是我未卜先知,

隻因為我曾幫他看過他的工作總結——

工作成績是流水賬,來年打算是放嘴炮。

猶記得當時我的意見是四個字:

沒有主題。

他一臉哭喪:“你說我招誰惹誰了?”

我能怎麽說呢?

隻是雙手一攤:“這是你自找的。”

之所以他的工作成績是流水賬,

是因為他工作時間,

大部分時間是在聊Q、淘寶、逛體育論壇;

之所以他的來年打算都是打嘴炮,

是因為他的空餘時間,

都被各種娛樂八卦、肥皂劇占滿,

對行業趨勢一無所知。

曾看到一句話:得閑暇者得天下。

然後我改編送給了朋友:得無聊者自無聊。         

有聊生活不盡相同,無聊生活總是殊途同歸。

於是,有人盡可能利用時間,

為自己開啟各種“主題模式”,

也有人應付著無聊,

進而讓自己活成了“無聊模式”。 

 

04

如何把自己的無聊模式切換到主題模式?

先來看公眾號作者楊熹文講過一個日本姑娘的故事。

這個姑娘名叫薩奇,

楊熹文的文章中經常出現她的名字。

之所以一再提到薩奇,

是因為32歲的她活得比大多數20歲的姑娘甚至男孩都要熱鬧,跟她一比,我們都活得太無聊了。

每隔一段時間,楊熹文都能聽到薩奇又完成了給自己設定的生活主題:跑馬拉鬆,學會了衝浪,

學做蛋糕,學拳擊…… 

你可能以為這樣的薩奇一定擁有足夠的空閑,

可事實上她每周工作近五十個小時,

比常人更加忙碌。
你或許以為薩奇很富有,

但她如大半的背包客一樣,

拿一份普通的工資,

犧牲了喝啤酒的錢去上拳擊課。
你也許以為她天生能量充足,不知疲倦,

但她之所以能夠讓生活如此充實有趣,

僅僅是依靠著強大的意誌力,

意識到尚且年輕的日子萬不可冷清地過。

 

看到了麽,

這就是把無聊模式切換到主題模式的第一步:

沒有無聊的人生,

隻有無聊的人生態度,

你留給自己的時間越多,

那你無聊的時間就越少。

 

 

05

師姐大春子畢業時,考上了一家職業高中。

是對口專業——教語文。

也大概是畢業那年,她有了兩樣愛好——

跑步和學英語。

這兩樣愛好都無一例外都被鄙視了。

跑步,是因為她想減肥——

研究生期間的無聊時光,

把她催成了一個160斤的女漢子。

於是周圍的人說:跑步有什麽用,要節食。

學英語,是因為她想出國——

學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但她想去國外看一看。

於是周圍的人說——你一個教語文的,

學英語有什麽用。

其實,“周圍的人”不正是那些無聊的真相——

總想著每一分鍾,都要有每一分鍾的價值體現,

假裝自己很忙,

但卻什麽都沒去幹,什麽也沒幹成。

回頭一看,隻能慨歎:無聊啊。

而我的師姐大春子,

當然沒有理會這些無聊的勸說。

兩年後,大春子在周圍人的無聊鄙視中,

華麗麗地重新亭亭玉立,

同時,因為出色的英語,

順利取得一個前往國外孔子學院交流的機會。

很喜歡梁文道在《悅己》中的一句話: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

花一些無用的時間,

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

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

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這也是把無聊模式切換到主題模式的第二步:

在自己的的空閑時間,不要什麽也不做,

堅持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也許很多年過去後,你會發現,

當年的有趣,也變成了有意義。 

 

06

寫簡曆的時候,大概都有這麽一個選項:

你的愛好。

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無聊的選項。

也曾問過一個HR朋友:你們會去看這個選項麽?

他說:不重要的崗位,可能就略過,

但若是重要的崗位,這個還會進一步了解。

我很吃驚:為什麽?

他倒是很意外我的吃驚:

你難道不覺得一個人真正的價值,

就是在無聊時,才能看得更清楚麽?

看過一個TED演講,演講者提到,

觀察眾多成功人士,發現他們與常人最不同的,

是他們的時間表——

他們最值錢的時間,是在工作之外的時間。

他們並不會擠出時間去過想過的生活,

他們會先抽出工作之外時間,創造想要的生活,

從而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應付那些不想要的無聊生活。

這也是我想說的把無聊模式切換到主題模式的第三步:別讓自己在無聊中繼續墮落,

你需要勇氣給自己的生活創造一個新的選擇。

 

 

這個新的選擇,

不妨是在業餘時間去學習一門外語——英語。

“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北島說。

而一個人語言的邊界,

也是他思維的邊界。

作為一門全球性語言,

就生活來說,

去國外旅行,會英語可以無障礙地與人交流溝通,

更方便體察當地風土人情;

就工作來說,

英語則意味多學了一樣本事,

自然會有更多的機會,也更容易升職加薪。

利用空閑時間學習英語,

就是在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

把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在你自己的疆界開疆擴土。

這個疆界裏,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

沒有無聊,隻有不氣餒,

有召喚,愛自由。

這篇關於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