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三個特質

Feb20

最近參加了一場哥大校友會。

 

在會場交談時你會發現,這群要天賦有天賦、要能力有能力、論家庭條件同樣遠超一大票普通家庭的天之驕子們,同樣有各種各樣的人生小困惑——

 

“不知道該選擇一份怎樣的工作。”

 

“不知道該像這樣努力下去,能不能過上理想中‘還不錯’的生活。”

 

“什麽都想要,卻什麽都沒有。”

 

用一句更加市儈的話來說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混得更好?”

 

很多人曾經感歎那些“混出來”的年輕人都因為生在了好時候,而自己錯過了08年的房子、10年的互聯網、14年的自媒體,到現在浪潮衰頹,還不知道何時能趕上下一波時代大風口。

 

但是,現實顯然不是這麽簡單。強者能在機會出現時順利上車,是基於自身的見識和能力。現在年薪百萬、創業成功的“80後”“90後”真的不少,而如果你仔細分析,這些“混得好”的年輕人他們身上都具備這三種特質:

 

● 心態開放,做事不設邊界,不確定性保持樂觀的態度

 

● 目標精確專一可執行任務清單上隻有一項最重要的事,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和執行力。

 

● 能有效調配身體能量,體力好,精力充沛。

 

 

1開放不設界,擁抱“不可能”

 

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的態度。

 

那些心態樂觀的人比抱怨悲觀的人,總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因為隻有樂於接受各種未知可能,你才更願意嚐試去做做看。

 

記得2007年時,諾基亞還在憑借N95號稱機皇。當時,iPhone全觸控的智能手機橫空出世,在搶占知名報刊頭版頭條的同時,也招來了手機同行的冷嘲熱諷。

 

要知道,在07年以前,觸摸屏手機還是一個非常稀罕的概念,那時用的都是實體鍵盤的手機。所有人都認為,鍵盤是用戶習慣,是市場主流

 

然而喬布斯卻堅信,觸摸屏才是更符合用戶使用行為的設計,所以他在第一代iPhone身上大膽加入了許多新潮又奇特的功能。這在當時的人看來,無疑是一種盲目的樂觀。結果市場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在iPhone的帶動下,智能手機被重新定義

 

我們生活中時常能看見這種“少數派的勝利”,總是對不確定性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遇到難題困境,不要總想著“這不行”、“不可能”,而是多走兩步,去“想個辦法”、“試試看”

 

 

2目標精準,任務清單上最重要的內容隻有一項

 

 很多人接下來遇到的問題是,興趣廣泛,目標繁多,什麽都想體驗嚐試,但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淺嚐輒止後,還是沒有任何長進,過不了多久又過回了老樣子。

 

而那些“混得好”的年輕人所具備的第二個特質是

 

在屏蔽其他的信息和選擇的幹擾後,會爆發強大的自我驅動力,

 

高效且迅速地擊破目標項,然後從容不迫地把注意力和精力快速轉移到下一個挑戰上。

 

世界最傑出的行為心理學家之一的羅伊·鮑邁斯特在他的經典著作《意誌力》一書中,用大量實驗案例論證了設定目標過多時,人的決策力和意誌力會被大量消耗,結果往往變得遙不可及。

 

當研究者讓人們列出自己的目標時,百分之90%的人會輕鬆列出15個目標。

 

而持續監測這些同時執行15個目標的實驗對象時發現:

 

1.他們持續地陷入煩躁和焦慮中,痛苦指數升高;

 

2.同時,他們做得更少,思慮的時間占據了行動的時間,忙著發愁,反而止步不前;

 

3.另外,這些人身體健康狀況明顯變差,各種負麵的應激反應,一個接一個冒了出來。

 

所以你看,設定多重目標是反人性的。我們的心理機製決定了專注做一件事更有效。

 

像多線程作業、過於寬泛的學習、沒有重點地carry多個項目,對我們來說,最終都可能導向無效的付出。隻有少部分才智與意誌力超強者,才能勝任非人的任務設計。

 

所以,別盲目地做著多個美好的夢,再專一些,踏實些。隻有把目標執行出來後,才算距離更好的自己邁近了一步。

 

 

3所有智力的競爭,最終都是體力的競爭

 

強人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們有充沛的體能,用不完的精力,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

 

比如說,我們部門的老大,每天8點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輾轉奔赴各個大大小小的會議的間隙,會在每個項目群裏check當前產品進度,有條不紊地安排工作。外出談合作後,晚上6點會繼續回單位,處理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8、9點下班是常態。

 

還有那些在投行、律所、谘詢公司、互聯網企業中高管理層打拚的人,哪個沒有連軸加班,哪個沒有高強度工作的經曆。

 

在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中,能拚到最後的人,智商肯定都差不了太多。在這麽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最後能勝出的,肯定是那些體力最好的人。

 

《意誌力》一書中,鮑邁斯特教授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體力決定了意誌力,而意誌力決定了我們做事的專注度和效率,決定了一個人的執行力和完成任務的可能性。

 

這種Willpower是有生理基礎的,它是一種心智能量,會燃燒身體的熱量,是我們“要做”和“不要做”的力量來源。

 

所以,一個疲憊和饑餓的人,往往會做出妥協和逃避的行為,決策上會更保守,更不容易做出複雜的工作。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工作出色的年輕人,都是體能優秀的人,他們有更充足的心力來應對各種誘惑和挑戰,而不是疲憊到不得不攤在一邊,緩慢地恢複精力。

 

 

4保持體力:有規律的吃飯和睡眠

 

還有這些小技巧我們可以嚐試:

 

比如,用交替性地活動代替吃睡和傻玩,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

 

我們的疲憊有一層是對不變生活的厭倦。但遺憾的是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象力。所以,嚐試些新東西吧,從這個周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健身、學外語、彈電子琴……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再或者,去社交。不要以為它總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可以劃定出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

 

總結一下,年輕人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掌握好這些特質,足以勝過9成的普通人了。祝你早點成為理想的自己。

這篇關於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三個特質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