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雜談

Feb20

  好·壞兩個水火不容的字眼,卻總是有了一方的存在才體現了另一方的含義。總是麵麵相覷,卻又相得益彰。凡事要講究個望聞問切,少一步你都可能有所誤解,造成偏見。
  
  越長大越不敢直接對一個人下一個絕對性的評判,那樣是不公平的。一個好人不可能一輩子不做一件錯事,一個壞人,也不可能總是惡連麵世而從無一絲悲憫之心。隻不過是我們的主觀臆斷,一時的念想,和叢林法則,文化所賦予的定義。有些時候大眾輿論氛圍下的好壞,也不過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輿論帶動罷了。
  
  人都有兩麵性,有好的一麵,也有壞的一麵。別人總是願意給我發好人卡,可在成長過程中我也有過不好的一麵,幼稚的歲月裏也做過錯事,也曾因自己利益傷害到別人。人與人之間有內在區別的善惡占比多少之分,有的人骨子裏的善比例大,有些人天生思維裏惡的分量多。而人與人之間外在表現好壞的區別在於教養和個人修養之後,所能管理自我與他人善惡的能力。這方麵能力強的,能夠在他所處的環境裏,營造一個善的氛圍,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人隻有認為自己是好的時候才會真的快樂,人也隻有在美好善意的世界裏麵才會比較容易感知幸福。
  
  有的人心裏善是個好人,卻以鄙夷的姿態麵世,或者有部分人雖是好人,卻拒收好人卡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麵是他們感受到了付出後,他們的好並沒有收到相應的,他們所期待過反饋。另一方麵他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個人肩上背負了太多,就容易顧此失彼,讓人失望。其實這兩類人,本質上也是善良,怕讓別人失望,所提前采取的保護措施。而他們沒有想到拒絕後他們的痛苦,可能會更大,因為這些違背了他們根深蒂固做一個好人的價值觀,這樣就容易形成糾結。根本解決方法是要能意識到,對別人好也是在成全自己,從而降低對別人的期望值。有此方麵困惑的朋友,可以這樣試一下,或許就不再糾結。
  
  曾經讀過“個人好壞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的意義存在於個體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如若不能搞懂個人的成就建立在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基礎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為,同樣遵從這一原則:對於他人有意義的,才能算是意義。”所以別人對我們發好人卡的時候,說明我們是被需要的,我們有能力去營造一個利人利己的成長環境,何樂而不為。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所有真正“生命意義”的真正標誌是: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大多數人認可。但凡人們認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曾讀過一段話:“能夠成功應對生活難題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懂得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難時,能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決。“
  
  

這篇關於好壞雜談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