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傲慢,謙虛使人進步

Feb20

  自古以來,謙虛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謙虛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傳統,具有廣泛的認同度和認知度。“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的一句古話,早在《尚書》中已經有了,以後曆代引用不輟,一直到今天,還經常掛在人一們嘴邊,成了一個真理。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重,聲名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為徐厚太狂妄,並將此告訴了呂岱。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乖親近徐厚。徐厚死後,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徐厚啊!以後我從哪兒去聽到自己的過失啊!”
  
  一切真正的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凡是有真才實學者,凡是真正的偉人俊傑,無一不是虛懷若穀、謙虛謹慎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謙虛的人大都虛懷若穀,彬彬有禮;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謙虛的人讓人覺得可親可敬,而傲慢的人讓人反感。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畫得一手好畫。他向著名畫家齊白石大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京劇名角而自傲。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個人家中做客。齊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了,主人熱情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齊白石,就讓開別人一隻隻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齊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並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他特意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梅蘭芳不僅拜著名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有一次他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l司惜嬌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坐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千古不變的法則,因為一旦驕傲,若不改正,將會禍端驟起,於己不利。
  
  五代時,晉王李克用帶著對梁、燕、契丹的遺恨而死。臨終前,李克用留給兒子李存勖三支箭,囑其複仇。李存勖不忘父親的遺誌,出征時將三支箭裝入錦囊,凱旋後則祭祀在祖廟,以此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在此強大的推動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滅燕破梁,又打敗契丹。“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可是當後來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時,李存勖卻變得驕傲自滿,縱情聲色,致使上下離心,國運日衰,三五年後就禍端驟起,他最後被亂箭射死。
  
  謙虛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它造就了中華民族曆史上那麽多的偉大人物。但謙虛太過,則容易被人誤解為虛偽。
  
  馬東是一名大學生,無論做什麽事情,他都總是表現得很謙虛。
  
  當受到老師表揚時,他總是說,我差得還很遠。當同學誇獎他時,他會說,本人愚蠢透頂,傻瓜一個。當他有問題請教別人時,他會說,麻煩您,請多多指教。別人有了成績,他總是好好地讚賞一番。他有了成績,從不在別人麵前提起。
  
  可以說,馬東的腰經常都是呈弓字形的。當他見到班長就全力把腰弓下來,也就是常說的點頭哈腰,以此表示對班長的“尊重”。
  
  可是後來他發現,同學們不但沒有因此而誇獎他,反而離他越來越遠了。因為他的過分謙虛讓大家覺得他很虛偽,總是用缺乏人情味的“謙虛”拒人於千裏之外。
  
  謙虛與虛偽不同,謙虛是內在的、真摯的,虛偽是外在的、口頭的。謙虛是一個人正確對待自己,其本質特征是實事求是的真誠,而不是矯揉造作。如果一個人時時處處說自己不如人,卻又時時處處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別人稍不如己意就哭哭鬧鬧,這不是謙虛,而是地道的虛偽。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真正的謙虛是對虛榮心進行反思後的產物,是一種內心謙和、外表柔順的精神和行為,是一種有了功名仍然保持低調,不斷學習和上進的高尚品質!
  
  

這篇關於戒除傲慢,謙虛使人進步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