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意義”

Feb20

                    作者:劉瑜  我在國外生活了幾年,回國前想給親戚朋友買點禮物,便去了名牌折扣店。一些過了季沒賣出去的名牌,也就是名牌中的“半老徐娘”,在那裏薈萃一堂。其實,我平時買東西是最不講究牌子的,覺得牌子這東西,一是欺負人窮,二是欺負人傻,而我平生最痛恨被欺負。每次路過名牌店,我都側目而過,很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氣概。   但是,給親戚朋友買東西,總覺得還是應該講究點品牌,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這樣沒有追求,把什麽都看透了。把什麽都看透之後,就覺得人的很多追求,比如巨大的房子,比如大克拉的鑽戒,除了表示虛榮,什麽都不是。再仔細想想,把什麽都看透,追求的不過是一種智力上的虛榮,還傷害了自己活下去的興致。所以,附著在物質之上的很多“意義”,就像新娘頭上的紅蓋頭,還是不掀開來才好。   以前在國內讀研時,和一個朋友合譯過一本書,叫《禮物之流》,是一本人類學的書,大意是說:禮物這個東西,本質不是東西,而是意義。禮物的流動也就是意義的流動、秩序的流動,或者說得更嚴重一些,就是人類關係的流,動。沒有禮物,人類的生老病死這些事件,和動物的生老病死也就沒有了太大區別。   我一向覺得,人類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問,我的看法是,它就是一門從猴子的角度觀察人類的學問。比如,作為一個人,對麵有個人打著領帶朝你走過來,你不舍感到奇怪;但是,作為一隻猴子,你看見好好二個人,脖子上綁一根繩子,神情肅穆地朝你走來,你肯定會覺得人類真好笑。你會想,人類為了裝正經,連脖子上綁一根繩子這種事情都想得出來,還染成各種顏色,印上各種花紋,真有兩把刷子。   問題是你不是猴子,你得理解那根繩子上所飄蕩的“意義”。   想到這一點,我就更覺得買一些名牌送人是一件事關重大的事情,因為我送給人家的不僅僅是東西,而且是“意義”。從使用價值的角度講,一條地攤上買的圍巾和一條。名牌圍巾沒啥大區別,但是從“意義”的角度講,給名牌產品付款的那一刻,象征著我對你的重視,也就是你對我的意義。   於是,我就在這裏轉來轉去,尋找價格適中的“意義”。這個“意義”不能重到砸壞我的心髒,但也不能輕到讓我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意義”們前呼後擁,五顏六色,朝我擠眉弄眼。在它們的勾引下,最後,我買下了一大堆“意義”,其中包括五個錢包、兩條圍巾、一件衣服、兩個挎包、三個裝飾品、一雙鞋。   後來,我累得氣喘籲籲,買不動了,坐在商場旁邊的窗台上休息。我拿出紙和筆,統計我買了幾樣東西,還差幾樣。我算得很專心,勾勾叉又打滿了一張紙,腳邊堆了一座小山似的禮物。   最後結賬的時候,收銀小姐笑嘻嘻地說:“你買了一大堆東西。”我真想糾正她,不是一大堆東西,是一大堆“意義”。www.lizhidaren.com我要把這堆“意義”裝進箱子,坐上飛機,帶回家,然後打開,一件一件拿出來,一件一件送到人家的手上,聽人家的讚歎。到那個時候,我會想,所有這些無聊的名牌,無聊得多麽有意義。                        (王永生摘自《新智慧》2011年第11期) 這篇關於所謂的“意義”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