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底色

Feb20

  年輕的同事要我傳授如何做到好心態的秘密。其實我並沒有比一般人命更好,我出生成長在物質和文化都極度匱乏年代的偏遠農村,少女時我沒有令少年傾心的俊俏,青春時期我的自信被現實無情地拋棄,我嫁的夫家一貧如洗,丈夫也是殼厚得一針紮不到底,我在職場上曾被幾個上海女人折磨得不能堅守,也曾經為同僚間的爾虞我詐夜不能寐,我父母的早逝在我心口留下經年不愈的傷。但是我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哪裏跌了一跤,爬起來看看是什麽將我絆倒,然後繼續趕我幸福的路程。也許有人認為為此我要付出多少的努力,需要多大的勇氣,其實不然,做到這些對我來講,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這源於我太陽般明亮的生命底色,那是生命的源動力。

  因為在家中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我得到的愛和關注更多些,我再鬧父母也沒有把我扔給長姐長兄帶,我記得很大還在吃母乳,直到五六歲還和父母同住,我記憶中的幼年都是在媽媽溫暖的懷裏。在那個年代我可能營養不良,但對愛的需求確是充分的滿足,幼年時期充分的愛為我的人生打下了明亮的基調。我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足夠的關注和愛,讓我的人生充滿亮麗的色彩。有一個從事心理行為學方麵培訓的講師,女兒三歲了還在給她哺乳,這在現代這個所謂文明進步的社會進乎於怪物,然而我懂得,那是她對女兒的愛護。

  人的幸福感跟金錢和財富到底有多大關係是討論不清楚的話題,但和生命的底色確有著直接的關係。生命的底色形成於我們的嬰幼兒時期,尤其是三歲之前,這底色是明亮還是灰暗,與物質沒有任何的關係,嬰兒期需求充分滿足的孩子,底色就是生命原本的亮麗色彩,而有多少的不滿足,在這底布上就有多少的陰霾,再多了就連底色也變成灰暗的了。要知道這底色對人有多重要,有著明亮生命底色的人也會有創傷,也會有陰雲密布,但一旦散去,漏出來生命底色便是陽光燦爛。他們的生命像陽光般明亮,他們無論走到哪裏,也都如太陽般溫暖照亮著別人。而如果底色是灰暗的呢?無論曾經有過多少溫暖和歡喜,消散之後揮不去的依然是憂傷陰鬱。“誰敢說一個笑容可掬的人,其燦爛表像下不會是一張流著淚的臉?”寫出這樣文字的人,一定沒有體會過內心陽光燦爛的坦然,擁有燦爛生命底色的人,那張流淚的臉一定不會隱藏在下麵,他們會流淚,但是會像嬰兒一樣,臉上的淚珠未幹,便會綻出燦爛的笑容。

  這就是為什麽無數心理學家在不停呼籲,給孩子他們應該得到的關注。因為這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旅程。一位大師在他的書裏寫道: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擁有一種品質,那麽請祈禱是樂觀。而這樂觀的品質便埋藏在生命的底色裏。

  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在中國如此不普及,真是個悲劇。也許這發源於西方的人文科學總有一點神秘,也許心理學家都過分的理性,寫出的文字晦澀難懂,而可以寫出打動人心文字的文人又太過感性,跳不出自己認知局限,走不進這門理性的學科。這門學科實際非常易懂,但又對人生有如此重要的指導作用,雖然不是讓我們擺脫所有煩惱,但至少對我們孩子的教育會非常受益。

  很多我們沒有記憶的幼兒時期的經曆,全部被填入了生命的底色,而我們長大後全部的努力和經營,都是在這塊底色上構建搭起。比如有的人很難給家人擁抱,源於他嬰兒期沒有得到母親足夠的擁抱,人給不了自己沒有的東西,正如沒有吃過梨子的人,他不懂得他的甘甜可以消除病痛。得到充分關愛的嬰兒長大後可以關愛家人,因為他們有。而沒有被充足關愛的嬰兒,長大後在這方麵表現出來的就是麻木和冷漠。

  嚴重不被滿足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會積累仇恨,所以很多人會恨社會恨別人,再嚴重就是報複,那都是世界欠了他的,小時候沒有得到他該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愛,這在那些有寄養和遺棄經曆的孩子身上,不難被證明。報複心理也並不全是窮凶極惡的暴徒持槍殺人,這種心理滲透在生活中。有個母親聽到孩子哭會有快感,有的家長教訓孩子時會露出得意的笑容,這都源於小時候同樣的創痛。自我感覺敏感的人意識到這種不正常的情緒,會馬上停止對孩子的這種報複,然而又有多少人連感覺都找不到呢?所以性格會遺傳,仇恨更會。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當一個人心裏充滿的全是世界欠他的東西時,他能拿出來的又能是什麽呢?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底色已經是灰暗的顏色,也不意味著要灰暗地度過一生。隻要努力,隻要不放棄,多和自己的內心聯係,慢慢體會到自己的感覺,就可以將底色上的灰暗一塊塊除去。也許需要付出多一些的努力,但那完全值得。任何人都有幸福快樂的機會和可能,隻要自己不放棄這樣的權利。微信號:Life-of-qiuyun
  
這篇關於生命的底色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