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當“陪護”的日子

Feb20
       在醫院當“陪護”的日子        今年是2014年,特殊的一年,從13到14意即“從一生到一世 ”,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但對王家的兩個女婿來說卻是飽受磨難:先是當醫生的大姨夫在門診被醉酒的病人砸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治療,然後是我爸在年前大約1周因車禍摔傷,鎖骨錯位,需要入院開刀手術,所以放假在家的我就被賦予了“陪護”的職責。

        其實說起來這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但是我爸的糖尿病使得這一手術變得複雜起來。他一般都是以打胰島素的方式來控製血糖,但是為數不多的低血糖的症狀讓我們很不安,因而決定先掛兩天水控製血糖再行安排手術日期。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說是“陪護”,其實我要做的都是一些非常細小瑣碎的事,如:與爸爸聊天打發時間,同時還要注意掛水的的情況,請護士換水、拔針、打胰島素、測餐前餐後的血糖等,這一係列的工作,基本上在上午完成。另外呢,因為醫院查的比較嚴,筆記本白天不能使用,所以在下午的時候,我就把ipad借給爸爸看電視劇,而我自己呢,則拿著手機玩玩遊戲或者看看小說等等。

        由於每天幾乎半小時就要去護士站報道,負責白天看護的我跟值班的護士混了個臉熟。當然,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增強了我的個人交際能力。

        前麵說過,我大姨夫是位醫生,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很忙碌的人,久而久之,這就成了我對醫生的固有印象,認為這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可是在醫院呆了一周之後,才發現護士的工作強度不下於醫生,最起碼我白天在醫院期間,除了中飯和晚飯,見到的都是同一批護士。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起,我對護士油然而生了一種欽佩之情。所以說“白衣天使“真的是一個很適合的形容詞喲。

        我爸因為傷的是右臂,除了上廁所可以自理,其他的都需要他人代勞,例如:針由護士幫忙打,洗漱由媽媽負責,因而“ 喂飯”便成了我的事。我看到老爸手無縛雞之力、任人宰割的楚楚可憐的樣子非常有喜感,因而接下了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並且越玩越high,樂此不疲,打破了我做事一向“三分鍾熱度”的記錄,讓我意外發現有些事情不是我不能做而是沒有耐心去完成才選擇了放棄。

        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設備也越來越先進了,但是手術由全麵麻醉改成局部麻醉到底是進步還是對病人的又一種折磨呢?我迷茫了。記得十多年前我在南京動眼科手術時,采用的是全麵麻醉,基本上是推進手術室的時候睡覺,一覺醒來就已經回到病房。那個時候雖然雙眼一片白茫茫的,但有一個好處是假睡媽媽發現不了,那個時候如果不是我忍不住說了一句話也不會與我的期盼失之交臂,現在雖然不記得當年與媽媽的“交易”是什麽了,但現在想想還是有些許遺憾的,尤其是因為這次手術,我推遲了一年入學。但其實更多的是慶幸吧:這麽多年讓近視遠離我,從這個角度上說有些犧牲還是值得的。畢竟,人們不是常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嗎?

        看著行動不便的爸爸,回憶起當年的自己,我不經意間想起了小時候玩過的一個遊戲叫“給小醜貼鼻子”,遊戲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體會到身體有缺陷的人的生活的不易,懂得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都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身體的任一部分的殘缺都會給人以心理上的傷害,但在麵對缺陷時,有的人自暴自棄,最終成了危害社會的一份子,這種人其實不是被社會拋棄了,而是他自己放棄了整個世界。還有一種人卻能以堅忍不拔的意誌笑對生活。

          記得高三時我們班的某一女孩數學成績優異,讓人羨慕不已。可有一次與同學閑聊時卻意外得知她右耳帶有助聽器,當時就把我給愣住了,不知道該怎樣形容當時心裏的感受,現在想想,或許有欽佩在內吧。

        記得《曾經》上有一段經典語錄:“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所以,學會珍重吧!
這篇關於在醫院當“陪護”的日子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