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旅行書辣麽暢銷?

Feb20

  玻璃擦幹淨了,視線也就沒有了遮攔。在這個並不發達的城市西半球,高層不多,遠眺有小矮樓們光禿禿的頭頂和金光閃閃的太陽能,低頭是90%覆蓋地麵的鬱蔥蔥的碗口粗大樹。微風吹過,小打寒顫,提醒我“高處不勝寒”。
 

  旅行,是一個總能激起多數人共鳴的話題,所以任何一本有關旅行的書銷量都出奇的好。在所有艱辛複雜的勞動中,旅行大概是最輕鬆、最自由、最瀟灑、最冒險、最刺激的一種行動。人是社會人,但人也是自然人,不是法律中的自然人,而是源於自然、活於自然地人,這就注定了人對回歸自然、融於自然地渴望。而旅行,就是恰如其分的滿足這種渴望。
 

  生活總是重複和乏味的。每一個在現實中坐井觀天的人都渴望跳出,就像一個人想要揪著自己的頭發脫離地心引力。多少次鼓起勇氣的啟程,都消融在現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當看到這個世界上有人過著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時,我們可以不嫉妒,卻不能不羨慕。所以,旅行,既是讓自己的心禦風而行,也是借別人的眼睛觀覽自己想看的世界。所有的美麗,所有的偶遇,未曾真實發生,卻都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就是延伸自己的感官。“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麵。你看報表時,白馬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永遠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裏永遠遇不見的人。”我們未曾踏足的美麗,都在四維空間以別樣的形式進行。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走著我們想走的路,看著我們想看的風景。捧一本書,窩在沙發一角,那裏,所有的美好正在發生。
 

  感同身受,就是開拓生命的深度。重走諸葛亮北伐征途,盡是丞相艱難的抉擇、將士圓睜的怒目。柳侯祠沉靜的門庭小巷,藏匿著一個厚實的靈魂,存留著世代文人的傲骨。街角的廢墟,築起民族覺醒的高台,點化現代曆史哲學的起點。路就是書,書就是路。如我般缺乏文化底蘊的人,難以將萬裏路讀成萬卷書。但這並不妨礙我在旅行者寫就的萬卷書中,再走萬裏路!
 

  感同身受,就是最真實的故事曆曆在目。每一個行走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個尋找故事的人也都是在路上行走的人。這個拚命穿越315國道的人可能隻是某個大程序的低調碼農,那個喜歡攀越山巔的人手上每個傷痕都是一段傳奇,這個大大咧咧的姑娘其實心細如發,那個酒吧唱的老淚縱橫的歌者講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靈魂。行者,就是記錄行走的溫度,在某個午後,從小桌的茶茗中散發出來。我們籍由此了然人生百態,汲取生之溫暖!
 

  梭羅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可以決定自己的流放。遭遇風雨,心路不開,愁思就會綿長。直到有一天,撞上陽光。”物質世界給了我們換取更好物質生活的機會,但是,心靈的剛需卻從來與錢無關。我不主張頭腦衝動的旅行,隻是覺得如果可以超脫,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不能逃離,就在世界中尋找一種安適、自如的狀態吧。畢竟,心靈在當下的安然,是凡人生命的給養。恰好,我就是一個凡人。

這篇關於為什麽旅行書辣麽暢銷?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