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等到機會的人,背後偷偷做了什麽?

Feb20
作者:林一芙

  1

  我曾經總是扮演那個等待機會的人。我的成長史幾乎就是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從來不去努力爭取機會的孩子,是怎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機會中長大的。

  小時候,我在舞蹈隊。每次到匯報演出之前,老師都要開一場小會決定領舞的人選。小孩子的虛榮心並不比大人來得少,為了能夠跳領舞,我偷偷看著錄像在家裏練習,練到我媽都覺得“已經夠努力了”的地步。

  盡管還是孩子,但終究到了一個“美而自知”的年紀,早已經能從大人的眼神中辨認出對自己的肯定,於是成天把頭抬得高高的,眼睛都快要瞪上天了。

  直到選領舞那天,另一個小朋友突然舉手對老師說:“我可不可以來試一試?”所有人都很驚詫,因為她並不是班上跳舞跳得最好的孩子。

  她跳完,老師問還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願意來試一試。台下鴉雀無聲。我為了不被人發現這種在我看來“很丟臉”的虛榮,也默默地把想舉起來的手放下了。

  老師手指一點剛才跳舞的小朋友:“就是你了。”那一刻的感覺,大概就是七八歲人生閱曆裏的第一次五雷轟頂。我這才知道,原來大人們是會遷就主動勇敢的孩子的。

  我原以為,這是小孩世界裏的不公平,等到長大就會好的。可是長大後才發現,這是世界的普世規律。人們有理由去相信一個能夠主動站出來的人,擁有承擔下這件事情的決心和勇氣。

  還記得那時候,姥姥安慰我說:“這次老師是為了維護那個小朋友的自尊心,我們大氣一點,就當是我們讓給她。”

  現在想想,這句話真的隻能安慰小孩子而已——我根本沒讓,她更沒有搶,是我的不作為被她的主動打敗了。

  2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北京,和一群新銳的出版人聊天。對方來自一家知名的民營公司,團隊幾乎都是90後。

  他們講起曾經策劃過一本名人傳記,那位名人是以真性情、脾氣大聞名的行業領頭人。

  這幾個“小孩子”從網絡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開始層層剝繭般企圖獲得直接的聯絡方式。三番五次地嚐試之後,終於轉手拿到了這位大家的手機號。

  可電話打過去,對方卻一口回絕了出書的邀請。但這群“小孩子”沒有放棄,開始每日發郵件“遊說”。每封郵件都專注於這個領域的某個問題,落款寫得謙虛而工整。當發到三百多封郵件的時候,對方終於給了回複,說願意騰出一個下午的時間來接受采訪。

  看起來,這真的像是一個聽著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的勵誌故事。一群膽大包天的,遇到一個重情重義的,不過是撞了大運的小概率事件。

  “可是啊,”團隊中的一個人說,“我們同時用這樣的方法,試圖說服五個采訪對象,可是就隻有這一個大家答應下來。”

  這一次任務,其實有“百分之五百”的不可能。可是最後得到機會的,是那些知道失敗率可能有“百分之五百”還願意去試一試的人。

  3

  人真的不要太過糾結機會這件事,因為機會本就是充滿隨機性的東西。

  事後討論起來,就好像每個人都能輕易獲得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有些人走在路上就有金子掉到頭上,有些人天生有副好皮囊,或是天生大腦溝回就比別人深陷。其實不然。

  不少人都願意潛在水下,努力耐住性子,等待一個浮出來的機會。因為這是最輕鬆的方式,既不用過多付出,也沒有失敗的可能。

  但最後得到機會的,往往是那些想他人所不能想,並且願意把精力奉獻給一個可能得不到的結果的人。

  創造機會和等待機會都是不可或缺的。等待機會的人,總在享受著別人對自己的肯定;而想盡辦法爭取機會的人,卻享受著自己對自己的肯定。

  你之所以總在抱怨沒有機會,或許是因為你花在等待上的時間太多了,卻很少想過要主動去創造機會。隻有你主動地向這個世界拋去橄欖枝,才會發現這個世界也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愛著你。 這篇關於那些等到機會的人,背後偷偷做了什麽?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20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