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是魔鬼,三思而後行

Feb19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靜”不隻代表一種心理狀態,同時也意味著人的各種本能和情感衝動的內抑製與理性的自覺,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說:“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靜耳”,“本能活動無不伴隨有其相應的感情衝動以俱來.........然而一切感情衝動都足以為理智之礙。理智恒必在感情衝動摒出之下——換言之,必心氣寧靜——乃得盡所用。”
  
  禪師正在打坐,這時來了一個人。他猛地推開門,又“砰”地關上門。他的心情不好,所以就踢掉鞋子走了進來。
  
  禪師說:“等一下!你先不要進來。先生請求門和鞋子的寬恕。”
  
  那人說:“你說些什麽呀?我聽說那些禪宗的人都是瘋子,看來這話不假,我原以為那些話是謠言。你的話太荒唐了!我幹嗎要請求門和鞋子的寬恕啊?這真叫人難堪........”
  
  禪師又說:“你出去吧,永遠不要回來!你既然能對鞋子發火,為什麽不能請它們寬恕你呢?你發火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想到對鞋子發火是多麽愚蠢的行為。如果你能同衝動相聯係,為什麽不能同愛相聯係呢,關係就是關係。當你滿懷怒火地關上門時,你便與門發生了關係,你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到德的,那扇門並沒有對你做什麽事。你先出去,否則就不要進來。”禪師的啟發像一道閃電,那人頓時領悟了。
  
  於是,他先出去了。也許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頓悟,他撫摸著那扇門,淚水奪眶而出,他抑製不住湧出的眼淚。當他向自己的鞋子鞠躬時,他的身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禪師的話對他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的確,沒有平和的心態,一味地衝動是無法走向成功的,隻有冷靜、理智的人才能與成功結緣。
  
  人脾氣的好壞與人的性格有關,而人的性格又與人的德行有關,而德行是不可能裝出來的,它是要靠自己一點一滴去修養的。
  
  脾氣暴躁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衝動的人,在麵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常僅憑借自己的感性認識去處理,這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那麽衝動,而是能理性地看待問題,那麽脾氣將會好很多。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曾勸告那易於爆發激情的人,“最好在發言之前把舌頭在嘴裏轉上幾圈”,通過時間緩衝,幫助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在快要發脾氣時,嘴裏默念“鎮靜,鎮靜,三思,三思”之類的話。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控製情緒,增強大腦的理智思維。
  
  脾氣暴躁的人會常常在說話以為人處世中帶有強烈的進攻性,這樣不僅給別人的印象不好,也在別人忍耐你的同時助長了你暴躁的脾氣。針對這種問題,你可以在家或在課桌上貼上“息怒”、“製怒”一類的警言,時刻提醒自己要冷靜。也可以用一個小本子專門記載每一次發脾氣的原因和經過,通過記錄和回憶,在思想上進行分析梳理,定會發現有很多脾氣發得毫無價值,由此會感到很羞愧,以後怒氣發作的次數就會減少很多。
  
  脾氣暴躁的人通常都缺乏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其實很好鍛煉。當你在做一件你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的時候,若停止做這件事除了會讓你有不愉快的感覺以外沒有任何損失的話,就強逼自己立刻停止,不去做。當發覺自己的情感激動起來時,為了避免立即爆發,可以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兒別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使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比如迅速離開現場,去幹別的事情,找人談談心、散散步,或者幹脆到操場上猛跑幾圈,這樣可將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當我們胸中的怒火爆燃的時候,如果能靜下心來,我們的靈魂就不會被灼傷,也不會因一時的衝動而留下終生的悔恨.......... 這篇關於衝動是魔鬼,三思而後行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