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理想的狀態是“空心竹子”的狀態

Feb19

——到底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
 
  幾十年來,我的思想一直在這兩種觀點中搖擺。在中國的曆史上,大凡是學者、理論家、理想主義者,他們的思想一般都偏向於“知難行易”,就是要強調學習,要有理論思想的指導,把問題想明白,討論清楚之後再行動。他們認為,行動本身是很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常常忽略了行動本身,甚至看不起行動,總認為這是那些沒有文化的人幹的事情,他們認為不把事情想明白,從理論上搞清楚,事情就做不好,或者做起來非常困難。在孔子和孫中山等人的言論中,就常常反映出“知難行易”的觀點和他們的思想。另一類人是實幹家,務實派,他們的觀點就是先幹起來。沒有實踐、沒有行動,哪來的真理和思想?現實生活中,這兩種人常常是相互瞧不起,相互貶低。
 
  在中國革命的曆史上,也有這樣兩派的代表思想,一派是教條主義,一派是經驗主義,這也是當時毛主席認為對中國革命危害最大的兩種主義。毛主席後來還說,教條主義比經驗主義對中國革命造成的危害更大,在教條主義處於領導地位時,中國革命力量在紅區損失了90%,白區損失100%。當然,在毛主席晚年時,認為修正主義的危害比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危害更大了,這是後話了。直到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的思想界也是不斷地在理論和實踐中探索,例如從1978年在《光明日報》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到後來的“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還有“要不要爭論姓資姓社”、“摸著石頭過河”,等等,不論是理論派還是實踐派,都是在探求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道路。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和實踐一起成長起來的,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給給中國經濟和中國人的思想帶來的變化。如果我們總是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思想完全統一再行動,恐怕我們還要多等多少年才能看到這些變化。 這篇關於人最理想的狀態是“空心竹子”的狀態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