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遇,感受與醒悟

Feb19

  南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這樣寫道:“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將它譯成白話文:“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麵,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而今,人已暮年,兩鬢已是白發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曆是無情的,還是讓台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這是作者一生的寫照。通過在歌樓上、客舟中、僧廬下三處聽雨的對比,用寥寥幾筆表達從少年、再到壯年、最後到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況味和不同的感受。
  
  作者的這首詞與同時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在《醜奴兒》中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是異曲同工之作。
  
  從“不識愁滋味”的青春恣意歡暢和紅燭昏羅帳,到壯年的顛沛流離,風雨飄搖中的坎坷和悲涼,最後是孤寂淒冷、兩鬢斑白的晚年,飽經憂患,嚐盡了悲歡離合的滋味,卻心如止水,波瀾不起,徹夜聽雨,有著“欲說還休”的無奈,有看透世事的淡然和無限的傷感。
  
  不過,真正的人生是離不開磨難的。對人生的過於傷感是沒有必要的。記得作家林清玄寫過這樣一個故事:上帝看到麥子豐收在望,非常開心。一位農夫看到上帝說:“仁慈的上帝,您可不可以允諾我的請求,隻要一年的時間,不要有大風雨、烈日幹旱和蟲害?”上帝說:“好吧,明年不管別人如何,一定如你所願。”第二年,這位農夫的田地果然結出許多麥穗。因為沒有任何大風雨、烈日與蟲害,麥穗比往年多了一倍,農夫興奮不已。可等到收獲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裏竟是癟癟的,沒有什麽籽粒。農夫含著眼淚跪下來向上帝問道:“這是怎麽回事,您是不是搞錯了什麽?”上帝說:“我沒有搞錯,因為你的麥子避開了所有的磨礪,所以變得十分無能。對於一粒麥子來說,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風雨是必要的(風能傳播花粉使小麥受精結果,雨能滋潤營養它);烈日更是必要的(小麥要經陽光的光合作用才能長大,通過烈日的暴曬才能耐嚴寒);甚至蝗蟲也是必要的(小麥經過與蝗蟲的搏鬥才能增強抗病害能力)。這所有的一切,能讓小麥汲取生長成熟不可缺少的因子,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 這篇關於人生,境遇,感受與醒悟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