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心境

Feb19
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種體悟。是人們對生活、對人生所擁有態度的結晶。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幸福,雖然貧窮卻怡然自得。
  
  紅塵滾滾,而修行者們青燈黃卷超然物外與大自然合為一尋求心靈的寧靜恬淡,也是一種幸福。
  
  其實,幸福也很簡單,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身邊,隻要你願意用心去感悟它。
  
  幸福原本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拋開塵世的喧囂與紛爭,找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真真切切的品享一份惟有自己知曉的歡樂。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境。它與富貴、權利及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今天,人們的幸福指數卻較前有所降低;待遇與學曆普遍較高的城市居民感覺幸福的人數平時感覺不到幸福。快節奏、高壓力、無知足的生活方式使幸福避而遠之。
  
  幸福是一種感悟。先人造的“幸”字恰好是對不幸的描述。“幸”的甲骨文、陶文都是手悎的樣子,類似於今天的手銬。許慎說“幸”是“吉爾免凶也”……正是被囚禁的底蘊,賦予了“幸”字的幸存、僥幸、幸免、慶幸、幸運、幸虧等解放的深意。西方有諺語:“Pain past is pleasure!過去的痛苦即是歡樂!”被囚者一旦重獲自由,對幸福的深刻感悟無人能及。而能夠對人生中的艱難痛苦甘之如飴的人,心中常擁有喜樂光明並將喜樂分送於人,則幸福會時時陪伴他,他已深諳幸福的真諦,或許他已徹悟紛繁人生。先賢們也許早已明了幸與不幸的緣源,為了心中聖潔的理想,堅韌不拔,雖九死而猶未悔。而那些古今中外的苦行僧們追覓的則是精神的富裕和心靈的幸福。
  
  貪婪者與幸福無緣。欲壑難填的悲劇是人役於物。世間所有的迷與悟和苦與樂都在役物跟役於物的一念之間,所以六祖惠能禪師才發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的警語。而《菜根譚》上有:“以我轉物,得固不喜,失之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毛便生纏縛。”對此,我理解的是:能以我為中心來操控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固然不覺得高興,失敗了也不至於憂愁,失一物可取另一物,敗一事可創另一事,盡可海闊天空,而無憂無慮,以物為中心而受物欲所奴役的人,遭遇逆境時心中固然產生怨恨,處於順境時卻又產生戀棧之心,患得患失,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使身心受到困擾,結果事事局促,時時煩惱。幸福也時常與之無緣。
  
  常懷感恩之心者總與幸福同在,假若你能常常心懷感激,你便會覺得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陽光。
  
  幸福其實很簡單,有時如果你刻意找尋幸福,你會發現它在回避你;而當你嚐試著努力把幸福送給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幸福就在你身邊。
  
  作者:雪舞劍殤 這篇關於幸福是一種心境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