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解脫

Feb19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雲:“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蘇軾起筆寫景,把月下之夜描寫得極其清新,在這樣寂靜的時刻,也是作者把酒對月思索人生之時,感到平日人們追求的那些虛名浮利,傷盡腦筋。仔細想來,在這如夢一般短暫的人生裏,這些都是徒然。為說明生命的短促,蘇軾又從古代典籍裏找出了三個比喻:“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蘇軾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正是由於他受到佛教思想觀念的熏陶,使他在遭受宦海浮沉時,能夠運用佛教的思想觀念來對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從而使自己能夠做到寵辱不驚,以平常心來看待世事。因此在詞的下闕,蘇軾規勸世人若能放下,即時解脫,便能得到“且陶陶、樂盡天真”的快樂,並且過上有“琴、酒、雲”的悠閑生活。
  
  蘇軾的詞多以深邃見長,此首《述懷》極有代表性。他從深夜賞月對景,爾後反省人生要淡泊功名,畢竟時光易逝,光陰催人老,得出結論:不如遠離貪欲,退隱還鄉,在悠然自得中享受一種恬淡卻有情趣的人生。從這首詞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一種人生啟示: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可是,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恨,就對愛恨放不下;有了貪心,就對貪心放不下……這種種放不下,使得我們像背著房子行走的蝸牛一樣,活得又辛苦又壓抑。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黑指婆羅門來到他的麵前,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給佛陀,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黑指婆羅門於是把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說:“放下!”黑指婆羅門再把右手拿的那個花瓶也放在地上。佛陀還是說:“放下!”黑指婆羅門隻得回答說:“我已經兩手空空了,沒有什麽可以再放下了,您為什麽還要我放下?”佛陀對他說:“我並沒有讓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都放下時,才能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黑指婆羅門終於悟到了“放下”的真義——“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欲、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脫。 這篇關於放下解脫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