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無奈為有奈,化奈何為何奈

Feb19
我們每個人每個時刻都會麵對許多無奈的人和事。我們從出生到長大、老去,我們的長輩親朋一個個離我們而去,我們的痛從潰爛到結痂,精神在風雨傷痛中研磨,由一個蛋清的鮮嫩到枯樹的老年皺斑。我們在成長、在離散舊人和結識新人舍得不同的個體的悲歡離合中老大、成熟,以至生命厚重到不能行走。
  
  我們對親朋的失去,很多情況下表現得脆弱不堪、無能為力。這種慘痛告誡我們: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愛我我愛的人。莫待無花空折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我們這種痛悔的真實寫照。
  
  無奈有相對和絕對之分。如自然災害、親朋故去,是我們永遠的痛,絕對的無奈。隻能做有的放矢的預防和時候的哀思。有的則是看似無奈實則可以化解的事情。如我們暫時處於困難和窮困,我們努力奮爭,方法適當,可以改變這種現狀。變貧弱為富強,變粗俗為儒雅等等。
  
  我們麵對無奈,要小事講風度,大事講原則。如果路遇醉鬼,他向你無故爆出粗口,你怎麽辦?拔刀而起,挺身而鬥?NO!大沒有必要!試問,如果一個瘋狗對著你狂吠,難道我們也要回過頭和它對吠嗎?!(笑話!當然不會!)對猥瑣卑劣之徒,我們以狗視之,足矣!老百姓有句話“好鞋不踏臭屎”,也是這個意思。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逺也。不同的人群,社會對他和自我的要求標準不同。同一層麵,可以情理而論;不同層麵,不可以情理論。有時有理未必就有同情。再則,如果父母和你無理取鬧,做出傷害子女的事情,難道子女就可以針鋒相對地施以報複嗎?!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忍讓有度,得理讓人。對有些卑劣之人,我們一味忍讓,隻會助長他們作惡多端的凶焰,此時,我們唯有迎頭痛擊,方可抑滅之。也像雷鋒日記中寫的“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殘酷無情”。對待他們,也許隻有“殘酷”,才能將其靈魂拯救天堂。在與善良相處中,即使確認對方錯了,知錯了,切不可“宜將剩勇追窮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人一天生路,於人於己,還是和諧的。黨還有坦白從寬的政策呢,何況我們!
  
  有些無奈,由爭議而起。毋庸諱言,人的知識、閱曆、生活環境不同,即使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對同一個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認識,有時不是用一個對錯可以結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情緒,對待事物的看法是會不同的。古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最好的說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之謂也。
  
  對待事情,我們要把握好輕重緩急,才能不亂不惑。記得一個賣燒餅的大哥和人爭論赤壁之戰曹操帶領大軍的事,別人說帶領三十萬,燒餅大哥說是三十五萬,為此爭論不休。也顧不上打燒餅了。別人提醒他燒餅糊了,他大急:“即使全部燒餅不賣又有什麽?!可惜了五萬大軍啊!”這當然是一個笑話,究其實,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不常常和他一樣可笑嗎?隻是不自知罷了。
  
  我們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同。不管你是個多麽獨立的人,在感情上依舊會去依賴。或許你已經擁有了它,或許它正在來的路上,抑或許你愛不到、不能愛……這其中包含很多無奈、心酸和苦澀。其實,緣份到了,伸手抓住,緣份未到,就讓自己精彩。我們走在路上,其實就是走在心裏……
  
  生命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無可奈何。這是一種難言的傷痛、深深的悲哀。既然無可奈何,就隻有調整心態坦然接受,把過去的日曆撕掉重頭開始;用理性的雙手撫慰受傷的心靈,讓時間的水流衝淡悲傷的記憶。既然無可奈何,就讓它雨打風吹過,讓那些無可奈何的人和事,對我們也無可奈何!
這篇關於變無奈為有奈,化奈何為何奈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