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和是人生沉默的威信

Feb19
古人常以謙謙君子,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氣度,謙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一個人而言,謙和意味著修養,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常言道: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如果謙虛一點,他就會“日三省吾身”。懂得謙和,是立身處世的一筆財富。要做到謙和,並不需要驚人的異舉,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就是謙和的最好詮釋。
  
  謙和,是一種人格之美,永遠散發著馥鬱之香。為人謙和,人必親之;盛氣淩人,大擺架子,人必遠之。這就是薑子牙斷言魯國將來必將臣服於齊國的原因。其實不僅在為人處世方麵的道理,傲慢隻會將自己孤立起來。反之,尊重別人,謙遜溫和,人們自然喜歡親近你。
  
  我認為:謙和的人,是聰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謙和的人,是謙虛的人,他始終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謙和的人,是寬宏大量的人,在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他能夠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對方;謙和的人,是沒有貪欲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製自己的世俗欲望……
  
  由此可見,謙和是無形的力量。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謙和的背後,蘊涵的是做人的真誠,展示的是人格魅力,放射的是人性的光澤。謙和是人脈的資源,給人以親和力、感染力、凝聚力。謙和是人生的自信,道德的自覺,人格的自尊,能力的自發,胸襟的自大,眼界的自高。
  
  那麽,人生懷有一顆謙和之心的人怎樣去踐行呢?個人理解認為主要有以下六點: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格上應該要誠實。人,是活給自己看的。謙和是在追求最高尚的人生感覺。一個人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從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往往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要做到說話算數,不輕許諾言。與人交往時要熱情友好,以誠相待,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遜而不矯飾作偽,要充分顯示自己的自信心。一個有誠實的人,才可能取得別人的信賴,處事果斷、富有主見、精神飽滿、充滿誠實的人就容易激發別人的交往動機。博取別人的信任,產生使人樂於與你交往的魅力。所以,謙和是無形的力量。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謙和的背後,蘊涵的是做人的真誠,展示的是人格魅力,放射的是人性的光澤。做人要真誠、謙和,善待別人,溫暖自己。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築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上麵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社會中人,時時處處都要與人謀麵,跟人交往,和衷共事,謙和地笑對自己和笑對別人,便會把春天留住。謙和對己,是修養的花朵,謙和待人,是涵養的金果,對己待人,同時做到了謙和,舉目展眉時,笑臉回首間,可以忘卻剛剛發生的口角,泯掉陳年的怨懟,化嚴冰為春水,流通心扉與心扉的隔扇。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際上應該要尊敬。古人雲:愛人者人恒愛之,重人者人恒重之。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差異何止千千萬,尊重便是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而從客觀的角度用以欣賞的目光去看對方,並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視相異。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參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態優雅舉止從容,因為有足夠的自信支撐自己也有足夠的寬容去審視旁人。所以會為旁人所尊重,因其身上所散發出的高貴又平和的氣息實在是讓人向往予人吸引。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可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尊重別人。隻有懂得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每個人不盡相同的千千萬萬,尊重便是守著自己的人生信條、客觀的角度、以欣賞的目光看待對方,並不苛求相同,而是正視相異。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可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尊重別人。隻有懂得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尊重方法就是謙和。有真才實學的人,謙以待人,和以處事,時刻保持謙和之心。若想別人尊敬你,首先就要學會尊敬別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學會為人處世,要言而有信。需要長久的努力,不是一時就能做到的。隻要自己有信心,恒心,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由此可見,謙和,是偉人廣闊的胸懷,是詩人浪漫的情懷,是成功者勝利的感懷。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品上應該要謙虛。謙虛,並不是不接受別人的誇獎,而是在麵對榮譽的時候,不要驕傲自大,要自豪的麵對。而且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要有禮貌,要學會與別人和睦相處。要知道,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是優勝劣汰的,倘若你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你遇到困難時,將會不知所措。一個人,活在世上,無非就是為了生存,要想立足於社會,就必須懂得為人處世的技巧,而謙虛就是一種很好的體現。謙虛屬於做人的高調,謙虛意味著沉下心來接受外部事物對自己的影響,謙虛就意味著對別人尊重,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會尊重你的,此時會獲得信心,從而自強。在人際交往中總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兩個方麵的需要和這種需要的滿足程度必須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前提。人際交往作為人們之間的心理溝通,是主動的、相互的、有來有往的。人都有友愛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平等對待、人的這種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還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情上應該要寬容。寬容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係,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涵、寬容及忍讓。要做到心理相容,應注意增加交往頻率;尋找共同點;謙虛和寬容。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隻要幹事業、團結有力,做出一些讓步是值得的。寬厚則大眾擁護:世間至寬至厚者,無如大地。因大地之寬,所以能涵容五道眾生共居一處;因大地之厚,所以萬物皆賴以生長。如果你待人處事寬厚,對人講求道義,大家從你身上感受到了安心與歡喜,自然心甘情願的來擁護你。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性上應該要低調。在心態上低調。要保持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當取得成績時,要與人分享;受到重用時,要更加積極工作;受到冷遇時,不要怨天尤人。要淡泊名利,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才能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在行為上要低調。“才大而不氣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要讓自己始終處於冷靜的狀態,在“低調”的心態支配下,兢兢業業,才能做成大事業。在言辭上要低調。對別人的讚許,不能得意忘形,應謙和有禮、虛心,顯示出自己的君子風度,維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別人說話時不可傷害他人自尊,要有分寸,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懷有謙和之心的人,在人際上應該要和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尚“和為貴”,講究為政仁和、為人謙和、民風醇和、家庭和睦,強調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也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是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的主要範疇,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寶貴遺產。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要學人之長,容人之短,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不求全責備,不苛求他人,不用自己之長比他人之短,不求他人處處效仿自己,自覺尊重不同的意見和習俗,這是寬容待人的重要體現,也是團結友善的重要基礎,更是發展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
  
  文/羅文博 這篇關於謙和是人生沉默的威信的文章,11i到此已經介紹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1i部分文章為網絡轉載,部分出處不明,如果有相關文章無意侵犯閣下之權益,希望來信說明!


由11i發表於 2018年02月19日,歸檔到目錄人生感悟
相關的標簽:

Leave a Comment